● 雲港澳台青年交流促進會在任暉擔任主席期間,在國台辦、雲南省委統戰部等機構的支持下,舉辦「首屆雲港澳台青年雙創雲南活動周」。圖為授旗儀式。
● 任暉(右一)支持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助力香港開創新局面。
● 任暉帶領港澳各界青年,為雲南貧困村落,開展「雲港澳台青年助力扶貧攻堅」愛心捐贈活動。
● 雲南省政協委員、世界華商組織聯盟執行長、雲港澳台青年交流促進會榮譽主席任暉

雲南省政協委員、世界華商組織聯盟執行長、優比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任暉,早年成立雲港澳台青年交流促進會,以主席身份帶領雲南、香港、澳門及台灣地區的青年舉行圓桌會議,成功聯合四地青年共同了解國家政策發展。2018年起,受到雲南省統戰部推薦為家鄉的港區省級政協委員,此後即身體力行,強化港澳委員責任擔當,引領群眾增強國家意識,凝聚民族復興正能量。

本身是雲南人的任暉,近年於其政協提案集中關注:(一)文化生態齊並進,聚力脫貧興雲南;(二)加強雲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增進友誼,提升國家及民族認同;(三)雲南的邊貿創新發展建議;(四)應對人口老齡化,建立完善新型養老服務體系建議;(五)結合大灣區發展優勢,建設雲南中藥產業強省建議;(六)新冠疫情下加快發展康養產業,打造雲南綠色旅遊新動力建議及(七)大循環雙循環背景下雲南發展的對策建議等。

倡推動智慧旅遊建設

「雲南天然資源豐富,農業、生物科技的優勢,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雲南統戰部、省政府都希望省政協們支持推動扶貧政策,如結合大灣區的創新科技孵化與澳門做中醫藥產業合作、加快雲南鄉村發展、推進特色小鎮建設,以及發揮雲南與台灣地區的歷史淵源和特殊情感等,結合港澳橋樑作用·貢獻祖國和平統一。」任暉介紹說。

當前,疫情對全球及香港經濟均造成前所未見的衝擊,任暉認為,儘管香港的外貿環境在內地經濟迅速復元的帶動下好轉,加上金融市場活動暢旺,令香港經濟部分環節開始改善,但不少面向消費者的行業經營狀況仍然困難,市民踴躍接種疫苗,才更有條件爭取進一步回復正常生活,包括經濟、社交活動和跨境出行,讓香港早日走出「疫」境。

任暉以雲南情況為例,疫情發生後,雲南旅遊業受到全面衝擊,旅遊市場主體遭受重大損失,極大程度地打亂了旅遊全產業鏈的有序發展。然而,新冠疫情的肆虐,給任暉一個重大啟示:雲南要發展以健康、養生、強體為導向,融入旅遊、休閒、醫療、度假、娛樂、運動、養生等健康服務新理念,讓人流分散化為特徵的康養旅遊業,可能成為重振旅遊業的重要突破口。因此,為迎接全民養生的新時代,利用康養促進雲南省旅遊業發展,任暉建議雲南省政府推動智慧旅遊建設,完善康養旅遊產業配套設施,推出康養旅遊新基建;健全康養旅遊產業鏈,打造強鏈工程;開展康養旅遊消費模式創新,積極培育雲南康養旅遊產業及因地制宜構築雲南中醫藥康養產業鏈。

推動全球華商交流合作

因為新冠疫情關係,任暉已連續兩年未能親身出席政協會議,她通過視頻和線上平台向大會履行職能。任暉表示,自2019年6月以來,香港面對由修例引發的一連串風波,以及多變的國際形勢,反暴力、護法治、保安寧成了香港的主流民意。「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是早前香港社會各界最廣泛的共識、最強烈的呼籲。在擔任世界華商組織聯盟執行長期間,任暉積極推動全球各地華商組織及企業與內地進行交流與合作,為全球華商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為促進區域經濟合作、推動創新產業等,展現了諸多備受肯定的功能與成果。她相信,這些可貴的功能,也能成為凝聚中華民族復興的正能量。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際,任暉表示,在依然鮮活的歷史中,有太多令人感動的事蹟,積澱成為引人向上的精神。

「我們看到,時代在不停地變遷,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始終一如當初和從前。傳承,是血脈不斷的延續,更是無懼無畏的進取。每一個困難、每一次挑戰,都成為一種激勵、一種磨煉,讓中國共產黨人在擁抱時代的過程中,有不消亡的鬥志,有堅毅勇決的面貌。這彰顯着中國共產黨人的智慧,也孕育着中國發展的未來。每一次絕處逢生,都是拚搏與奮鬥換來的風雨不驚。」

建議港青融入大灣區發展

在任暉看來,「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者為香港經濟尋找新的增長點,促進經濟產業多元發展,後者透過打造大灣區成為優質生活圈,拓展港人的生活空間,使大灣區成為香港廣闊的腹地。她續指,「十四五」規劃提出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給香港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因為香港是一個多元的社會,「一國兩制」是大灣區邁向國際的重要基石,是連接全世界、在大灣區內唯一的交匯點,其國際化程度最高,在各領域,如商業、金融、法律等都最容易與國際接軌。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事實上是豐富了「一國兩制」的實踐,更有利於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任暉建議香港青年在融入大灣區發展中,不一定非要是創業者,亦可以從「服務者」以及「中間人」的角色介入,依託香港國際化的優勢,有許多專業領域與國際化接軌,企業家可先讓一部分具備企業家精神和專業技能的香港青年人,提供他們到大灣區發展機會,從中拓闊市場空間,以及在多元產業環境中積累技能和實踐經驗,使他們能夠打穩基礎,擴充人脈,對未來或會有更大幫助。

「港青要敢於走出舒適圈、勇於接受磨練,認真思考香港目前所面臨的經濟挑戰。成功的關鍵,在於是否可以打開內心,用包容的心態融入大灣區,敢於挑戰自己,為自己開創新的機遇與道路。大部分年輕人有先擇業後就業的想法,因他們沒有家庭的壓力,並且目前是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大量的新興行業不斷的湧現,對他們來說,有更多試『錯』的機會。作為過來人,我想說:年輕人需要自己對自己負責,自己去安排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