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蝶

一位前輩告訴我她正在看內地電視劇《流金歲月》。我以前看了很多亦舒的著作,聽到劇名後很自然地問她該劇是否改編自亦舒的同名小說,她立即斷言地說︰「不是。」既然她那麼肯定,我猜想二者只是碰巧同名而已。

既然她提到《流金歲月》,我便好奇地上網搜索一下該劇有何吸引。原來我沒有錯,電視劇《流金歲月》正是改編自亦舒小說的《流金歲月》。為何前輩會想也不想便回答「不是」呢?我猜想很多看劇集的人只知道幕前的演員,但幕後的監製或編劇是何人卻不知道,亦無興趣了解。既然不在自己的認知之內,便乾脆回答「不是」。

這件事情教曉我一樣東西︰即使對方如何肯定,也不要完全相信,一定要小心求證,因為對方不是有心告訴你錯誤的消息,而是他也不知道原來自己相信的是錯誤的。

順着《流金歲月》搜索下去,又出現了《我的前半生》。這個名字也是容易引起誤會的。小時候,父親床前放着《我的前半生》上下冊,所以《我的前半生》這個名字對我來說是自小已經慣見。到了亦舒推出了她的《我的前半生》,我才知道原來書名是可以重用的。父親閱讀的,當然是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自傳。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則是一名30多歲的棄婦子君重出江湖的創作故事。

我沒有看過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不過,單看網上基本角色資料,應該有頗大的改動,起碼連女主角和她的前夫的名字也改了。亦舒小說的《我的前半生》的一雙夫妻的名字是取自魯迅的《傷逝》男女主角涓生和子君,變成史涓生和周子君。周子君離婚後,認識了翟有道,再次結婚。電視劇的《我的前半生》的史氏夫婦卻變成陳俊生和羅子君,還有沒有翟有道這個角色呢?我不知道了。小說《我的前半生》與無綫早前播映的電視劇《愛美麗狂想曲》說的應該都是同類故事吧︰女主人翁大學畢業後即結婚,沒有工作經驗。婚後十多年都是以「太太」的身份生活,以為這就是一生的事業。沒想到到了30多歲時,丈夫要與自己離婚。她們的世界下塌了,只好從抽屜底找回從沒用過的大學畢業證書,重新出發,投入社會,當一名低級OL。她們知道沒有後路,只好咬緊牙關勇往直前。當她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後,便在崗位上創下佳績。

無獨有偶,兩名女主角都有第二春,而且都能扶她們一把。所以,她們雖然在第二段感情來到之前吃了不少苦頭,最後都能找到心愛的男人。二者最大的不同,是小說中的子君最後嫁了一名比前夫優秀得多的翟有道,再次成為女性們妒忌的對象;後者的王麗美雖然有兩名男子深愛着她,她卻選擇追尋夢想,走遍七大洲,為青春、自由和有理想的自己留下印記。

雖然後者不是從一個男人作主導的家庭跳到另一個男人作主導的家庭,好像比前者符合女權思想;可是,王麗美能夠達到夢想,完全是因為有錢的男人出錢讓她美其名當上旅遊作者;沒太多錢的男人則付出時間等待她回來。說穿了,仍然是男人在背後撐腰。只不過前者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作品,對傳統的女性來說,最終的歸宿始終是婚姻。後者是二千世代的產物,棄婦要以事業來潤飾自己離婚後的生活。可是,說到底,還不是有男性加持才能成就她的「事業」?這類故事應該長寫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