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學校改以網上授課,學生打機時間變多。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新冠肺炎疫情下,學校紛紛改以網上教學形式授課,不少家長反映青少年比以往花更多時間「打機」,或一邊「打機」一邊上網課,擔心影響子女學習表現,並觸發親子衝突。有昨日公布的調查發現,超過一半受訪中小學生疫下「打機」時間增多,近64%家長因子女長時間「打機」感到有壓力。

基督教服務處於2月至3月訪問了2,020名中小學生及1,100名家長,超過一半受訪學生表示在疫情期間用多了時間「打機」,而年級愈高情況愈普遍。其中,75.7%受訪者解釋「打機」是為了減壓,71.9%是因為生活苦悶,64.5%自覺「打機」技術高,而50.5%則因為不想面對現實生活的不快而選擇「打機」。

受訪家長中,63.9%因為子女多了時間「打機」而感到有壓力,當中近六成家長表示,不理解子女為減壓及逃避現實而「打機」。

陳小姐與16歲的兒子相依為命,她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兒子在疫情期間改上網課後,就經常邊上網課邊「打機」,而在空餘「打機」時情緒起伏不定,起初令她不知如何是好,後來她見兒子準時上網課,又會按時完成功課,慢慢學會信任兒子。

她說,若真的需要勸說亦都會先待兒子冷靜才進行,避免成為「炮灰」,母子間因而多了溝通與協調,親子關係大大改進。

沉溺打機僅表徵 籲溝通了解彼此

基督教服務處「網開新一面」網絡沉溺輔導中心主任鄧震宇表示,從前線服務經驗看到,青少年沉溺「打機」只是表面徵狀,事實是,他們正面對成長挑戰,透過「打機」滿足需要。疫情的出現,更促使一些本身面對着不同困難、未能找到出路的青少年,進一步投入「打機」。

他建議政府增撥資源,為青少年及家長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加強大眾對「打機」行為的理解,鼓勵家長不要只專注於子女「打機」時間的長短,而是透過溝通,促進彼此了解,明白子女「打機」背後的需要,處理其成長困擾,還要讓青少年明白家長自身的壓力,一同面對和找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