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周宇、義昊、文軒、常彧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早前通過關於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決定,為落實「愛國者治港」奠定堅實基礎。《大公報》近日舉辦「『愛國者治港』需要什麼本領」座談會,邀得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陳勇,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亮星,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與內地法律專業聯合會會長陳曉峰,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資深傳媒人、著名專欄作家屈穎妍,教聯會副主席、香港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出席。

《大公報》近日舉辦「『愛國者治港』需要什麼本領」座談會,各界嘉賓到場暢所欲言、發表己見。

與會者均表示,愛國是對治港者的最低要求,除此之外,還需要德才兼備,有膽識、有腰骨、有承擔、敢想敢做,能為社會帶來希望等能力。亦有講者認為,現時特區政府內部在落實「愛國者治港」方面仍有不足之處,要建立一套全方位的評核機制,考核在位者的工作成績,亦要為愛國者提供更多進入管治架構的機會。

1 治港者需具備什麼樣的才能?

陳勇:要頂住壓力 着眼大局

意志力方面,管治者必須做到矢志不渝,堅定不移;要有腰骨,萬萬不可頂不住壓力,導致前功盡棄。個人才能方面,要有頭腦有想法,明白自身肩負的使命,為民族、為國家的未來而不懈奮鬥。也要有膊頭,必須要有「隨時隨地,無任何先決條件,私人理由辭職」的心理準備,做到着眼大局,勇於犧牲小我。

吳亮星:德才兼備「德為先」

治港者一定要德才兼備,德為先,德行出眾者定能真心為民眾服務。經歷基層磨練、明白基層真正所需者值得委以重任,這些人敢於設想,樂於出力為普羅大眾構想未來。管治者要有擔當,亦要有放手做事的膽識魄力,遇事不逃避,勇於為公眾爭取利益。如此,相信一些深層次矛盾較易迎刃而解。

陸頌雄:要有處理矛盾能力

第一,管治者要具備正確處理矛盾的能力。例如處理勞資雙方的矛盾、發展與環保的矛盾。因為在參與管治的過程中,遇到類似的矛盾、問題絕非新鮮事,如何在對立和矛盾中,探索出發展的新思路、新出路,是所有管治者必須深思的問題。

第二,管治者要具備為社會帶來希望的能力。「希望」是香港社會現時比較稀缺的東西,管治者要帶着衝勁闖勁去突破當下的局限,力求「使命必達」。

屈穎妍:要有強大論述能力

愛國者最重要的就是能力,我們應該「人盡其才」。每個人都有異於他人甚至優於他人的獨特之處,曾有好多朋友鼓勵我參選議員,但我知道,自己寫文章的能力肯定好過在立法會辯論,那為什麼我們不好好發揮優勢呢?

長期以來,建制派都沒有建立起一套幫助參政議政者應對媒體的理論指導體系。學習如何面對傳媒的質疑,對於管治者來說亦是一門必修課,要思考如何應答、如何反擊,如何做到大方得體、光明磊落等等。

鄧飛:須有堅定的理念自信

治港人才要有堅定的理念自信。不同性質的崗位,對在位者提出不同側重要求。例如官員要有落實好惠民利民政策的能力;立法會議員要有審議法案的能力;法官要有作出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公平公正裁決的能力;社區服務者要有團結好地區街坊,並將群眾訴求整合成公共政策建議,向上報告反映的能力。

2 特區政府如何更好地落實「愛國者治港」?

陳勇:設立全方位評核機制

要建立一套全方位的評核機制,考核在位者的工作成績。要對在崗期間,即便犯了天大錯誤仍衣食無憂等現時客觀存在的不合理現象,嚴加防範。「救火」必須第一時間進行,犯下致命錯誤者,理應被立即換下。

另外,需要設立「牧羊犬式」的監管角色。疫情期間,網絡上堂,不少家長可以隨時監督教師授課期間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定程度上令那些所謂「港獨」、仇中言論無法宣之於口、荼毒學生。同理,讓管治崗位在陽光下接受監督,可令偷懶、蒙混過關等可能性大大降低。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要特別提防「韋小寶」式兩邊討好的人。

吳亮星:杜絕亂港分子惡意「起底」

黑暴肆虐期間,有愛國愛港人士及家人被亂港分子惡意「起底」,他們的人身安全一度面臨嚴重威脅。有關部門應當進一步加強安保工作,最大程度免去身處要職的賢能其後顧之憂,令他們更大膽地放開手腳為港辦實事。

陸頌雄:完善諮詢架構聽民意

完善諮詢架構,讓諮詢委員會多一些真正為民的「意見領袖」,更好地向政府反映民意,助力政府制定出更有利於市民福祉的政策。

調整公務員隊伍人才選拔的相關制度。一直以來,名校學歷背景和出色的英文能力是政府遴選人才時,特別重視的兩項指標,今後或可考慮吸納更多有豐富地區工作經驗的人士進入公務員隊伍,相信此舉亦可擴充政務主任人才庫。

考慮或將問責官員劃線下至處長級,以培養官員具備更強的個人承擔意識、同心同德的集體意識等。

3 如何培養愛國治港人才?

屈穎妍:應先進行國情培訓

現行公務員選拔過程中首先考慮的是名校背景,這一點需要改變。現行公務員系統也仍在沿用回歸前模式,開會的時候一定要講英文,甚至討論故宮、戲曲中心的會議也都是英文進行的。為什麼只可以用英文呢?放眼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在舉行行政會議的時候都是用母語進行的,也為當地民眾做了許多事。如果公務員系統不再對使用英文進行硬性規定,相信會吸引許多愛國者,及有責任心的人士加入政府。

公務員在剛加入團隊的時候會被送去哈佛、耶魯等大學進行約為期一年的政治培訓,反而臨近退休才會去國家行政學院進行國情教育,所以臨近退休的公務員是最愛國的一批人。這個順序應該調轉過來,因為一個人年輕的時候思想最開放、價值觀也是在這時形成的,這個時候不進行國情教育,卻被送去接受西方價值觀的影響,如果這一點不改變,相信始終無法實現「愛國者治港」。

陸頌雄:宜「雙軌制」聘用公務員

公務員選拔過於強調學歷,如果不是名校畢業,入選的可能微乎其微,這種傳統框架使得公務員體察民情的能力不強,也不夠「貼地」。建議公務員招聘可以採取「雙軌制」,保留現行選拔制度的同時僱傭一些有前線服務經驗的人,如曾經參與過地區、社區服務的人士,從而豐富公務員系統的人才庫,幫助政府更好地解決民生問題。

張華峰:完善選制助政府運作

完善後的選舉制度能夠讓有才能的愛國愛港人士進入管治架構裏面,能夠讓我們中有能力的愛國者去施展他們的抱負,幫助政府有效運作。

長遠來說,對香港的經濟發展有一個極大的好處,即令外來的投資者看到我們香港的高效運作,並對香港的經濟前景看好,從而增加對香港的投資。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