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趙一存 北京報道)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自然資源部原副部長曹衛星8日上午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視頻會議上發言時指出,中國的土地資源總量雖多,但剩餘高強度開發利用的較為有限,且區域分布極不平衡,面臨着保發展、保耕地、保生態的多重壓力,故此必須走土地資源科學保護和高效利用的新路子。他認為,應該樹立大土地觀,實現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耕地保護制度、生態保護制度,優化國土空間格局。

曹衛星指出,中國的土地資源總量雖多,但剩餘高強度開發利用的較為有限,只有180萬平方公里,且區域分布極不平衡,優化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三大國土空間布局,實現國家經濟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的可持續發展,面臨着保發展、保耕地、保生態的多重壓力,必須走土地資源科學保護和高效利用的新路子,珍惜和用好每一寸土地資源,為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他認為,當前中國土地資源保護與利用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包括建設用地開發不夠合理,農業用地單位產出不高,以及生態用地潛力有待釋放。故此,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樹立大土地觀,實現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耕地保護制度、生態保護制度,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全力提升土地資源保護和利用水準。

「加強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構建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曹衛星建議,要科學編製國土空間規劃,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強化國土空間用途管控,促進國內生產要素有序流動和區域協調發展。創新土地資源供給與管理方式,促進土地節約高效利用。深化土地供給制度改革,實行以單位產出為導向的土地資源供給方式,着力提升土地利用水準,分類完善利用標準和使用成本,建立差別化的評價、考核及財稅等紀律與約束機制,嚴格控制非農建設。

在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方面,要提高土地資源承載能力。大力推進土地工程科技創新,加大多元化投入力度,提高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修復水準,持續推進礦山環境、水流域與濕地、退化與污染、土地、鹽鹼地等領域的規模化綜合治理,力爭「十四五」末全國土地復墾率達到60%,提升各類土地資源的承載能力和利用價值。完善占補平衡制度,優化耕地管控模式,重點加強永久基本農田建設,提升耕地產能和綜合效益。

此外,曹衛星還建議,要加快智慧國土平台建設,提升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水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以統一基礎地理信息為依託,以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為本體,構建國土資源天空地一體化遙感監測一張圖,並融合智能分析與決策支持,建立實施監管和數據共享平台,推進自然資源治理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 米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