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明其道)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就房屋問題提出嶄新的解決方法,包括資助非政府組織(NGO)租用酒店和賓館作過渡性房屋,為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市民提供短期居所,冀緩解基層住屋困局的同時,幫助受新冠疫情影響的酒店和賓館業度過結業危機。香港文匯報近日得悉計劃的初步構思與早前外界理解的「包租制」有少許出入,政府最新構想是建立一個租房配對平台,雙方談得合攏便由政府向租客提供相當於租金四成的資助。據了解,目前有近500間賓館有意參加計劃,佔全港賓館的25%。

林鄭月娥在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指出,疫情令不少酒店和賓館面臨關閉結業的危機,政府會實施先導計劃,資助NGO租用合適和入住率偏低的酒店和賓館單位作過渡性房屋用途。運輸及房屋局計劃向「關愛基金」申請資助推行先導計劃,務求於短時間內推出,以增加過渡性房屋的供應。

●呂剛毅願意將所有房間改為過渡性房屋,因起碼未來兩年有穩定收入。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短期訂要求 冀租最少兩年

運輸及房屋局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項目總監陳立銘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正與酒店、賓館業界,及非政府組織磋商,料短期內會訂出對酒店、賓館的基本要求,比如要有牌照,符合地契要求等,但不會限制地區、單位面積。他續說,會在今年第一季內到關愛基金申請撥款,意味首季前很大機會無法推出首個項目。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早前就上述計劃回應傳媒查詢時進一步補充,計劃最快今年首季推出,相關酒店或賓館必須符合結構和消防安全、環境衞生等,相關標準會與公屋看齊。他指出,希望相關酒店或賓館可以租出單位不少於兩年,租出時間愈長愈好,因相關住客已輪候公屋超過3年,冀他們遷出後可以直接上樓。

梁大偉料提供5000伙

該局未就計劃訂下實施時間表,只希望「愈快愈好,愈多愈好」。香港旅館業協會創會會長梁大偉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透露,協會過去兩個月向全港賓館收集參加意向及對計劃的建議,目前已有近500間賓館表示有意參加,佔全港賓館的25%,以全港賓館房間兩萬個來計算,可提供近5,000個單位;而當中位於尖沙咀的美麗都大廈(見另稿)最為踴躍,全幢大廈有85間賓館,當中95%、即81間有意參加。

外界普遍理解該計劃是「包租制」,由政府包起酒店及賓館,經NGO出租予基層住戶。但梁大偉與局方開會後,引述政府的初步構思傾向設立租房配對平台,將參與該計劃的酒店和賓館單位放上平台,NGO則負責審批租客,合資格的租客可在平台上自由選擇單位,政府會為「配對成功者」提供相關租金的四成。換言之,參與計劃的酒店、賓館並非先租予NGO,即不是「包出租到」。至於兩年租約是「一生一死」或是「兩年死約」則仍在商討中。

業界憂「租唔出去」

梁大偉直言,如按上述構思推出計劃,唯一賣點就是四成租金補貼,或有不少賓館「租唔出去」,他解釋受賓館牌照所規限,租戶難以把賓館當成家:「點解業界到家都只能推出月租,推唔到年租呢?原因係無咩客,因為房入面一樑一柱如要改動都要問過民政事務處,如果變成過渡性房屋都係咁多限制,租戶喺呢個『屋企』入面鑽個洞都唔畀,咁就自然未必想租。」

對於外界擔心過渡性房屋不需要「執房員」等職位,會否間接造成失業裁員潮等,但梁大偉認為不必過分擔心,因相關過渡性房屋其實猶如酒店式公寓,仍要由賓館方管理,比如一星期要收拾房間一次,包水電等。

老闆:起碼未來兩年收入穩定

尖沙咀美麗都大廈的賓館林立,全幢大廈有85間賓館,當中81間有意參加過渡性房屋的先導計劃。與妻子在該大廈經營3間賓館的福建賓館負責人呂剛毅是其中一分子,打算將3間賓館都改為過渡性房屋。他解釋前年的暴力衝擊、加上去年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將賓館業打殘,多月以來入不敷支,甚至零收入,已欠數十萬元「卡數」,故想參加計劃,讓未來兩年有穩定收入,以償還借貸和應付日常開支。

梁大偉指出,受賓館牌照所規限,租戶難把賓館當成家。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黑暴無客來 欠數十萬「卡數」

在賓館業打拚14年的呂剛毅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直言,過去兩年是他經歷過最黑暗的日子。2018年年底,其賓館房價創2,600元一晚的歷史高位,當他以為2019年能再創新高時,卻遇上可惡的暴力衝擊,「(2019年)十一嗰日我係零生意,有啲客已經到咗機場,話無車嚟到尖沙咀,所以取消間房,我老婆1997年就經營賓館,都話未試過咁。」

呂剛毅直言,原本期盼走出暴力衝擊的陰霾後,日子會好過點,豈料疫情去年來襲,訪港旅客大跌逾99%,賓館自然也沒生意。呂氏夫婦將在租用物業內經營的賓館全數退租離場,只剩在自置物業內經營的3間賓館,惟其中兩間是2017年購入,現時每月按揭供款高達5萬元,多月以來入不敷支,甚至零收入,被迫以信用卡透支還按揭和作日常開支,已欠下數十萬元「卡數」。

呂剛毅指出,目前福建賓館也有接「月租客」,雙人房月租5,000元,單人房4,000元至4,500元,但仍有數間房間未能租出,故只要價錢相若,他願意將所有房間改為過渡性房屋:「起碼未來兩年有穩定收入。」對於要簽訂租約,或不能在旅遊業轉好時退場,呂剛毅苦笑道無賓館業經營者對未來兩年有信心:「前年暴力衝擊搞成咁,我哋都覺得要內地、外國遊客恢復來港信心,起碼要兩年時間。」

業界憂捱唔到計劃推出已結業

香港旅館業協會創會會長梁大偉亦直言,大部分業界都反映房間月租4,500元即可,他又言不少業界並非不想參加計劃,而是認為捱不到:「個計劃好可能6月先推出,好多賓館都話捱唔住啦!」梁大偉指出,由2019年6月至今,已有近300間賓館結業,料未來仍有更多,故促政府盡快推出計劃。

香港文匯報記者現場觀察可見,福建賓館雙人房近120呎,單人房近100呎,均有獨立廁所,而賓館的公共空間更放置公用雪櫃和洗衣機,若要轉成過渡性房屋,相信不用作大規模的改裝,唯一要解決是廚食問題,呂剛毅表示可放置電磁爐和微波爐,但不能明火煮食,因賓館牌照不允許明火煮食。

同樣在美麗都大廈和重慶大廈經營5間賓館的旅遊業賓館聯會主席劉功成雖然也有意參加計劃,但也有不少憂慮,比如一旦租客違規在房內煮食、衞生清潔欠佳等,會否因與政府簽了「死約」而對租客「無符」,「會唔會贏粒糖輸間廠。」他亦認為4,500元至5,000元月租水平偏低,「(賓館)房間較大、四正,每月起碼要8,000元。」

劏房戶:拎租津住劏房更划算

據業界統計,目前已有近500間賓館有意參加改作過渡性房屋的計劃,或能在短時間內提供數千個單位,但有劏房戶直言,賓館房間細小,與劏房無異,加上賓館沒有獨立廚房,與其租賓館,不如申請政府7月開始發放的現金津貼去租劏房來得划算。有立法會議員也認同賓館過渡屋只適合單身或雙人家庭入住。

賓館細過劏房 一家四口點住?

李小姐一家四口居於深水埗一個近150方呎的劏房近4年,其間一直輪候公屋,預料是賓館過渡屋的合資格申請者。她表示,現居的劏房衞生環境極差,有鼠患之餘,也缺乏窗口採光和通風:「我哋已經唔記得太陽曬乾衫嘅感覺同味道。」而這樣的居住環境月租7,000元,加上近1,000元的水電費,已佔全家收入的四分之三:「業主仲要唔肯同我哋簽約,隨時都會被加租,疫情期間都加咗500蚊,佢話如果要簽約嘅話再加1,000蚊 。」

面對如此惡劣的劏房生活,李小姐卻出乎意料地直接拒住賓館過渡屋。她指出:「好感激政府提出呢個方案,但佢無實地了解我哋嘅需要,好多賓館房得100呎左右,仲細過家間劏房,一家四口點住?三人家庭都唔得啦!」她又言,賓館間隔和設計都難成一個屋企,因為對不少家庭而言,有獨立廚房很重要,「係有張床瞓,但連一張食飯枱都擺唔到,一家人一齊食餐飯都唔得,仲邊算家庭生活?我哋𠵱家雖然住得好辛苦,但每晚同老公一齊煮飯,一家一齊食飯,係我哋唯一嘅溫馨快樂時光。」

李小姐並認為,政府今年7月試行為輪候公屋逾三年的基層家庭每月提供現金津貼,會令賓館過渡屋的吸引力進一步減弱,「以我為例,如果4人家庭津貼2,000幾蚊,已經津貼到三成租金,同賓館過渡屋差唔多,賓館無得煮飯,可能要成日叫外賣,條數都喺返度;如果劏房租平啲,就更加無動力搬。」

鄭泳舜冀藉計劃培訓NGO營運

一直有關注過渡性房屋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也認同,香港的賓館房間不大,料轉做過渡屋,也主要讓獨居長者、兩人家庭或單親家長與子女入住,估計1,000間賓館過渡屋已滿足需求。他認為,由於每間賓館房源相對少,中小型的非政府機構(NGO)也有能力營運,冀政府也透過計劃培訓中小型NGO,「過渡性房屋未來好幾年都會存在,亦都有愈來愈大項目。培訓多啲中小型NGO,之後可能畀機會佢哋去接手大型項目。」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