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色烏托邦」手繪電影海報藝術展現場。

電影打開人們的眼界,在兩三個小時的時間裏逐格呈現故事情節、演員神緒、環境氛圍等,讓生活以外的世界映入觀眾眼簾。而海報設計師往往善於用圖像,將電影最觸動人的部分展現於觀眾眼前,電影海報亦成為觀眾入場觀看的關鍵。現今的電影海報大部分都是從電腦製作和複製,但近年卻有年輕的藝術家走進時光隧道,回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手繪電影海報盛行的時光,嘗試以同樣的方式,捕捉一部電影最精彩的一刻。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苡楠

本地年輕藝術家林嘉恒成長的階段剛好與手繪電影海報的年代擦肩而過,但他卻沒有錯過手繪電影海報的製作。糅合電繪、素描與場景設計的創作方式,再配合懷舊繪畫風格,帶來嶄新的手繪電影海報。由林嘉恒創辦的「無紙用工作室」在V54舉辦名為「銀色烏托邦」的手繪電影海報藝術展,展期至明日(二十二日),是次展覽不但展出二十多張參照港產片以及外國電影創作、利用電繪來模仿手繪電影海報,更是林嘉恒首個個人展覽。林嘉恒更特意描繪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V54大宅,並加以想像將被拆卸的右半邊重新融入到海報當中,在畫中成為一所完整的懷舊戲院。「我覺得手繪海報像是古董跑車一樣,在街上看見就會被它吸引着,忍不住要看一眼。」林嘉恒說。

從小患有輕度讀寫障礙的林嘉恒,坦言自己小時候不善於用文字或者寫作的方式溝通,於是就嘗試從繪畫中尋找自己的表達方式。從中學學習油畫塑膠彩開始,林嘉恒憑着在藝術世界的摸索,找到了更清晰的方向。而一次在網上接觸到手繪電影海報以後,更彷彿為林嘉恒鋪墊了未來的作品創作。「我一開始搜索手繪電影海報就覺得非常吸引,所以我就想試試自己能不能畫出這種風格。」對於當時首次接觸手繪電影海報的林嘉恒,色彩既鮮艷又傳神的大幅海報給他帶來了香港黃金時期的快樂回憶,也鎖住了珍貴的本土文化。林嘉恒對手繪電影海報一見鍾情,於是使用平板電腦裏面的軟件開始創作,讓他回憶起自己看過無數部經典的港產片和外國的電影。「我會先在電影中選擇演員的姿態和表情,然後再構思構圖的部分。」林嘉恒分享到構圖往往佔最多的時間,笑言:「分分鐘幾天都想不出來。」

電繪無法有手繪的質感

有別於當年切切實實用雙手描繪的海報,林嘉恒嘗試利用電繪的方式,製作出同樣風格的作品。林嘉恒形容電繪的過程其實與手繪無異,不外乎是先起稿,然後給人像逐一上顏色,但是電繪卻能給他省下等候顏料晾乾的時間,亦有更多的筆觸讓人選擇,他分享到自己就比較喜歡用油畫的風格來描繪。「一般來說一幅手繪海報起碼要幾天的時間,因為一個人像就需要晾四個小時,但是一幅完整的電繪海報則可以在兩、三天內完成。」在展覽中,電影海報的焦點除了是演員以外,還有林嘉恒親自創作的標題和語句,給海報增添不少幽默的元素。他舉例,自己較多參考台灣的手繪電影海報,他記得有一次看到經典電影《Wonder Woman》被直接翻譯成《溫打烏文》,後來就仿效這種翻譯的方式,讓海報更加生動和有趣。「我會再加上好笑句子,放在海報中當做彩蛋。」林嘉恒說。

被問到手繪電影海報讓林嘉恒如此執着的原因,他認為即使科技讓海報設計越來越輕易和精美,但是他卻覺得手繪電影海報終究比較實在,能看出需要更多心思和時間去製作。「純粹是我個人口味喜歡一筆一筆把一幅海報畫出來,而舊的海報就正正能突顯這個特性。」林嘉恒還提到,雖然電繪的製作會較為省時,但另一方面他卻認為電繪始終無法保留手繪電影海報的「原汁原味」。「我利用電繪模仿手繪的效果,區別在於摸下去的感覺不一樣,過去的海報能摸出凹凸不平的手感。」因此,林嘉恒直言希望日後能有機會不再用電繪方式,而是親手用筆描繪一幅電影海報,,以尋回昔日的「質感」。「我一直都堅持用舊有的手繪風格去畫我的作品,因為我真的很想這種風格在香港得以延續。以尋回昔日的『質感』」林嘉恒期望,無論以後是用電繪還是手繪創作的作品,他都能夠將懷舊的感覺滲透在作品中,將讓人懷念的意境利用電影海報的方式傳遞給觀賞者。

參考劇照繪出熱血感

林嘉恒參加過電影《逆流大叔》和《大盜演》的海報設計和製作,這兩幅電影海報均使用電繪方式製作。他分享到電影公司開始的時候為了讓《逆流大叔》的內容保持神秘,當時僅僅給他一張演員吳鎮宇的劇照作為參考,讓他以手繪電影海報的風格給他們設計海報。「我一直在想,只有一張照片我要怎麼畫呢?」林嘉恒提到當時電影公司要求他要將演員的表情畫得很吃力和熱血,後來就參考了很多不同的動作,爬龍舟的姿態,才開始起稿。「上顏色差不多上了一個星期,一直都在琢磨,幾乎幾周才完成。」林嘉恒憶述。而《大盜演》給他的體驗則完全不一樣,「在這部電影裏面我當了一個小角色。」林嘉恒還分享到自己有幸跟不少老牌演員合作,是在海報設計以外難忘和深刻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