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新冠疫情7月起在社區大規模爆發,數以千計不同年紀、不同職業的市民先後確診,醫院管理局短時間內將亞洲國際博覽館兩個展館改建成社區治療設施,並規劃好所有工作流程以收治患者,將軍澳醫院耳鼻喉副顧問醫生蕭桂儀形容醫管局的組織力之強令人驚歎,形容展館改建後有如一間特別為疫情而設的急症室,所有18歲至60歲確診者都會先被送到亞博,再視乎情況決定是否轉送醫院治療。

社區治療設施雖是臨時改建而成,但軟件和硬件都不比正規醫院差,蕭桂儀指有電訊公司特地為醫管局設計一套其他醫院沒有的病人監測系統,病人自行進行健康檢查所得數據,會自動傳送到病房外的電腦,讓醫生遙距診症,減低感染風險,病人接受的檢查與正規醫院完全沒有分別。

轉送三地治療病人:亞博最好

她引述一名曾由醫院轉送鯉魚門社區隔離設施,後因設施關閉被轉到亞博的病人指出,試過三種不同的治療環境後,始認為亞博最好,除因亞博的WiFi訊號強,方便與家人保持聯絡外,病人亦可以在病區內自由活動,與其他病人交流,不會感到孤獨。

蕭桂儀補充,病人在社區治療設施的食物亦是三地中最好的一個,表示自己在病區內當值時曾跟病人取餐,看他們有什麼食物,發現有多達四款可選擇。她卸下保護衣到員工飯堂用膳時更發現,原來病人的食物款式與醫護的完全一樣,笑言有病人可能甚至認為社區治療設施「好食好住」。

她又說,在亞博工作期間,最難忘的是一名初時表現高興的外傭,「佢平日居住環境較差,初頭見佢好開心,有得揀食物、有得四圍走。」不過,該名病人留醫十多日後,看到其他病人陸續康復離開而擔心自己病情。

蕭桂儀表示,醫學界對新冠病毒仍未十分了解,面對一些病徵輕微但帶病毒時間長的病人時,只能多為他們檢查和提供健康生活建議,沒有方法幫助他們短時間內減少病毒量,即使該名病人後來每日問自己情況時,她亦只可以叫對方保持耐性,該病人最終在亞博留醫達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