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
即時新聞
MORE

新華社發布重磅微紀錄片《戰貧之路》
8年時間,如何讓近1億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習近平總書記傾情關注,直接部署。經過14億人民團結奮鬥,中國實現了這個「幾乎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時鵬:借知識產權幫農民興業致富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獲得者時鵬是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一名專利審查員,自2017年以來,他先後在湖南省桑植縣的兩個村子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時鵬對香港文匯網表示,通過扶貧,自己得以融入時代大潮。引以為傲的是,在三年多時間裏能夠藉助知識產權的專業優勢,通過申請地理標誌,幫助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渝扶貧幹部梁正勇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表彰
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2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重慶一批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在現場接受表彰。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李曉林:將接續幫扶脫貧地區
在25日舉行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對外聯絡委員會主任、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電商扶貧聯盟主席、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林達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曉林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肖鳴: 不能帶走鮮花留下困難
2月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擔任重慶市黔江區沙壩鄉木良村駐村第一書記的中信銀行重慶分行員工肖鳴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殊榮。

7集扶貧紀錄片發布 記錄扶貧幹部艱辛故事
從推遲婚期帶領大家走上致富路的駐村第一書記,到「都市女性」搖身一變成為「農業專家」,再到帶着媽媽去扶貧的「網紅」女縣長。一部以脫貧攻堅為主題創作的7集系列紀錄片24日在京發布,紀錄片以北京市支援各地的扶貧幹部故事為主線,分別是《愛算賬的「書生旗長」》《女縣長的「赤城」之心》《大山裏的人梯》《人未到 事先行》《國有召 人必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村裏來了個「博士書記」》。
卡片聽



- 在黨中央的關懷和支持下
- 30多年來
- 畢節試驗區累計減少貧困人口
- 630多萬人
- 為中國扶貧探出新路
- 成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一個生動典型」
- 貴州·畢節
- 地處烏蒙山區腹地的畢節
- 曾是全國出名的「窮」地方
- 生態惡化、生產落後、生存艱難……
- 為破解難題
- 國務院在上世紀80年代
- 批准建立了畢節
- 「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
- 黨的十八大以來
- 習近平總書記曾3次
- 就畢節試驗區工作
- 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 更在2021年立春時親臨考察
- 在黨中央的關懷和支持下
- 30多年來
- 畢節試驗區累計減少貧困人口
- 630多萬人
- 為中國扶貧探出新路
- 成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一個生動典型」



- 因地制宜的創新
- 阜平縣走上了富民富縣的路
- 2019年
- 蘑菇產業產值超過10億
- 阜平硒鴿養殖基地年獲利達6600萬元
- 河北·阜平
- 「從『火爆山藥』出爐,
- 到『阜平料理』走紅,
- 濃縮了一個深度貧困地區
- 經濟發展的非凡歷程」
- 阜平縣委書記劉靖說
- 從種大棗核桃養牛羊方案的失敗
- 到種蘑菇、養鴿子
- 因地制宜的創新
- 阜平縣走上了富民富縣的路
- 2019年
- 蘑菇產業產值超過10億
- 阜平硒鴿養殖基地年獲利達6600萬元



- 每一個小家的變化都是時代的縮影
- 從一張張歡樂的面容上
- 我們能感受到脫貧群眾內心的幸福
- 寧夏 西吉
- 「多年來,
- 寧夏先後實施了6次大規模的移民搬遷,
- 累計搬遷123萬人,
- 讓貧困群眾告別了
- 『看天吃飯』的貧瘠和無奈。」
- 在寧夏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西海固
- 西吉縣偏城鄉涵江村村民馬寧說
- 過去因為信息閉塞
- 他對春節不了解也不重視
- 脫貧後迎來的第一個春節他過得很隆重
- 買雞宰羊
- 一家人一起吃飯看春晚
- 每一個小家的變化都是時代的縮影
- 從一張張歡樂的面容上
- 我們能感受到脫貧群眾內心的幸福



- 去年四川11501個貧困村全部脫貧
- 在千萬個貧困戶的賬本裏
- 一串串數字凝結了無數幹部群眾的奮鬥
- 四川 理塘
- 卡灰村近年來根據自身資源優勢
- 成立牧場和溫泉山莊
- 通過分紅為村民增收
- 村民洛登的「脫貧賬本」
- 詳細記錄了他家的脫貧歷程
- 卡灰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轉變了他家的命運
- 去年洛登八口之家總收入6萬元左右
- 還養了40多頭牦牛
- 已順利脫貧
- 洛登家的變化
- 是四川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 去年四川11501個貧困村全部脫貧
- 在千萬個貧困戶的賬本裏
- 一串串數字凝結了無數幹部群眾的奮鬥



- 「我的過去就是一把辛酸淚,
- 現在我也是個追夢人」王昌祿說
- 他希望自己的養豬產業擴大規模
- 並且能夠盡自己微薄之力帮助村裏更多的人
- 青海 海東
- 今年二月的河湟谷地乍暖還寒
- 青海省海東市角加村王昌祿家中卻溫暖如春
- 王昌祿前幾十年窮得噹噹響
- 現在卻成了村裏的致富帶頭人
- 改變就來自精準扶貧的開始
- 平安區殘聯通過項目支持
- 讓王昌祿發展生豬養殖
- 短短5年時間裏
- 每年淨賺兩三萬元不成問題
- 「我的過去就是一把辛酸淚,
- 現在我也是個追夢人」王昌祿說
- 他希望自己的養豬產業擴大規模
- 並且能夠盡自己微薄之力帮助村裏更多的人


微數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