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鵬華基金、國壽安保基金等多家機構發布了提高旗下債基產品份額凈值精度的公告,原因皆為產品發生大額贖回。

記者梳理發現,5月以來,已有超過20家機構發布了提高產品份額凈值精度的公告。拉長時間來看,今年以來,發布提高凈值精度公告的債基已經近200只。

究其原因,有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近期供給端擾動增加,債市在震蕩中波動加大。不過4月以來,理財規模攀升、非銀機構錢多等配置力量對債市仍形成潛在支撐,回調中可關注結構性配置機會。

「贖回潮」再現

5月24日,國壽安保基金發布公告稱,國壽安保安裕純債半年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5月23日發生大額贖回。為確保基金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額凈值的小數點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響,經公司與基金託管人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協商一致,決定將該基金5月23日份額凈值精度保留至小數點後第8位,為小數點後第9位四捨五入。

同日,鵬華基金、摩根資產管理等多家機構也發布了提高旗下產品份額凈值精度的公告,原因皆為大額贖回。5月以來,宏利基金、紅塔紅土基金、融通基金等超過20家機構發布了提升債基凈值精度的公告,其中大部分為債券型基金。從產品類型方面看,中長期純債型基金佔據大頭。

贖回原因各異

業內觀點認為,部分債基大額贖回,與近期債市震蕩有關,反映出機構投資者及時止盈的謹慎態度。4月23日,央行就長債風險喊話,提及長期國債收益率下滑的底層邏輯是市場上「安全資產」的缺失,隨着未來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資產荒」的情況會有緩解,長期國債收益率也將出現回升。

4月24日,一路狂奔的「債牛」猛然急剎車,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大幅上行,國債期貨全線收跌。整體來看,長端利率債的震蕩更加明顯。債基方面,不少債基產品凈值震蕩,尤其是不少中長期純債基金損失較「慘重」。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4日,自4月24日債市回調以來,全市場超3000只中長期純債(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中,仍有近900只產品未「出坑」,區間回報率為負。

弘毅遠方基金還提示,除了超長端利空等供給端擾動增加等因素的影響,地產政策頻出、權益市場回暖等原因也吸引了不少資金從債市離場,轉移到權益產品中去。

「此外,每到季末,不少機構客戶因為有流動性資金的需求,會選在季末的這一時間段贖回債基產品內的部分資金,用於規模衝刺等方面的目的。」來自某北京公募機構的市場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再疊加如果產品的機構佔比較高,那麼機構的贖回行為就會引起較大的凈值波動。」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如果債基本身的持有人結構較為單一,也容易發生大額贖回。「如果債基的機構持有佔比非常多,個人持有佔比很少,或者債基的個人持有佔比很多,機構持有佔比非常少,那麼這兩種較為極端的情況都比較容易發生大額贖回。」該人士表示,「我們認為比較健康的持有結構是機構持有者和個人持有者的佔比都較為均衡。」

超長期特別國債邊際利好債市

談到對近期債券市場的看法,海富通基金固定收益投資總監兼債券基金部總監陳軼平表示,目前無風險收益率的水平與經濟基本面的走勢基本契合。「從政府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來看,相關部門正在努力營造穩健發展的市場環境,盡力降低因為市場博弈情緒而引發的債市波動。」以近期財政部公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計劃為例,他表示,對於債券市場來說,特別國債發行計劃落地有利於穩定超長期限利率債的供給預期,考慮到發行節奏偏平緩,對於市場的實際衝擊或不會太大,僅可能在個別發行時點對超長期限國債收益率形成一定的擾動。

「不論貨幣政策周期或者資金面波動情況如何,在新舊動能切換的背景下,僅從經濟基本面而言,利率債長端在2024年彈性依然較小。」某業內人士分析,對利率債長端而言,隨着利率水平與經濟增速逐步收斂,在經濟基本面彈性較小的情況下,長端利率上限難以突破,供給和政策的季度變化提供了波段交易機會。

「近期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安排公布,發行窗口長達7個月,實際落地的發行節奏相對平緩。」 富達基金固定收益部副總監、基金經理成皓認為,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節奏相對平穩,邊際利好債市。

「對於債券市場而言,債券收益率在發行計劃出台後明顯下行,主要原因在於債券發行的供給衝擊小於預期,市場擔憂情緒有所緩解。總體來看,我們認為此次特別國債發行方案在節奏上的預期差對債券市場形成邊際利好,對中長期國債收益率波動的預期有所改善。」成皓表示,「短期內,利率在接近甚至突破歷史底部的過程中,債市整體的波動性也在增大,市場參與者開始對利空因素更為敏感,止盈情緒容易被觸發,投資策略上應保持靈活。」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