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央網信辦、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4中國·AI盛典》在廣東深圳舉行啟動儀式。

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長慎海雄出席活動,並與中央網信辦副主任牛一兵,廣東省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覃偉中,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雲卿,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編務會議成員姜文波、彭健明等嘉賓共同啟動《2024中國·AI盛典》。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編務會議成員兼總經理室總經理彭健明

彭健明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總台把握人工智能趨勢,積極布局AI視聽應用。《2024中國·AI盛典》充分匯聚中國AI領域的技術、企業、人物和創作力量,將送上一場體現中國AI領域發展最高水準的視聽盛宴。AI智能的科技創新是全方位的,它對未來世界社會狀態的改變是必然的,我們只有擁抱它,引領它,駕馭它,AI智能才會成為幫助人類的朋友。人類創造了AI智能,就像人類創造了報紙、廣播、電影、電視、互聯網絡一樣,我們用科技和文化在引領我們飛速進步,我們也將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作貢獻。

△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局長范小偉

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局長范小偉在致辭中表示,中央網信辦高度重視以「技術創新」推動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以「技術賦能」推動網上主流輿論新格局塑造。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舉辦本次活動,是對先進技術賦能傳播的敏銳感知、主動擁抱、及時跟進,是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舉措和生動實踐。在這個閃爍科技之光、涌動智慧之潮的時代,要用好「助推器」、激發「新動能」、把穩「方向盤」,推動技術創新引領媒體變革,更好賦能優質內容生產傳播,積極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

△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玲

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玲在致辭中表示,《2024中國·AI盛典》通過展現人工智能在藝術、設計、教育等行業深度融合的進展,讓我們見證了AI撬動新質生產力的無限可能,看到了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全新探索。深圳正在加快打造「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站在新的起點,深圳將積極搶抓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契機,深化央地合作,奮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編務會議成員姜文波共同發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

活動現場發布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總台明確提出「積極探索、推動應用」「規範使用、確保安全」「科技引領、提質增效」「開放包容、合作共贏」四條基本原則,科學規劃人工智能在賦能媒體制播、引領媒體創新、重構媒體生態等三方面舉措,旨在為推動人工智能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指導性框架和實踐方向。

啟動儀式匯集多領域AI應用的最新成果,從AI助力文化傳承創新、打造數字新形象、賦能城市文化、推動視聽產業升級等方面,展現人工智能已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活動現場,永樂宮壁畫《朝元圖》的階段性修復成果——「孔子」「莊子」形象首次亮相,由現場歌手與AI兵馬俑共同演繹的說唱歌曲《從軍行》激情唱響,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數字技術賦能下綻放出時代光彩。

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騰訊公司聯合發布的「全球首隻全真大熊貓」亮相活動現場。活動中還發布了深圳城市名片概念片《詠春》。

活動現場展示了通過AI視頻修復增強技術還原的「1952年奧運會——新中國的第一支奧運代表團亮相奧運會場」短片,再現五星紅旗第一次走進奧運會的高燃場景。目前,總台已運用高清修復、人工智能、視頻增強等技術完成近5萬分鐘歷史媒體資料的修復工作,正在積極推進的《經典影像AI修復文化工程》將繼續聚焦總台珍貴歷史影像和優質影視劇的高清修復,讓更多「總台經典」煥發新活力。

《2024中國·AI盛典》將於6月在總台央視綜合頻道、央視頻、央視網等平台播出。

中央網信辦網絡管理技術局局長于永河,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網信辦主任梅志清,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婁瑋,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康震,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綱,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院院長席九龍,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李德生,以及中央網信辦、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廣東省委省政府、深圳市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有關企業代表、文藝界人士等出席活動。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 何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