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在哈爾濱火車站北廣場入口,外國友人經過展牌。(新華社)

(香港文匯網記者 吳千 哈爾濱報道)「俄羅斯歐洲部分是政治,金融,文化科教中心,不到1/4國土卻擁有3/4的俄羅斯人口和3/4的經濟總量,現在包括先進機械、數字機床以及中高檔商品的市場需求大,同時消費能力也比較大。」在第八屆中俄博覽會期間,俄中「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研究會主席、俄中商務中心中方主席陳志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呼籲國內企業要敢於自信地進入歐洲市場。

在俄羅斯學習工作了31年的陳志剛告訴記者:「俄羅斯開始全方位轉向國內投資,振興工業、農業、畜牧業、高新技術和文化旅遊業等,開始有了6年、12年及中長遠規劃。俄羅斯出口扶助政策和可替代進口及國產化兩大政策穩步推進,投資優惠政策和投資環境明顯改善。」

「俄羅斯正逐步恢復工業國的地位,計劃在2030年躋身於世界第四大經濟強國。」陳志剛稱,他們不僅需要日用消費品,包括機床機械、重型機械、礦山機械、中高檔建材、裝修材料、塗料、造船等等各個方面都需要推進。

「我們在對俄羅斯出口的過程中,不應僅局限於終端產品,現在更多需求是中間品來配合俄羅斯的國產化,這一點空間非常大,我們完全可以換道超車。」陳志剛表示,配合俄羅斯的可替代進口和出口國產化政策進程,出口中間品將具有最好的提升空間。

「提升服務前置的認知,項目帶動的貿易才能有可持續性。」陳志剛建議,要把樣品和服務推到俄羅斯境內,主動放到他們身邊,打造「永不落幕的展廳」才有更多機會。利用俄羅斯政策紅利,像中保區、經濟特區等,設立真正的海外倉,不僅電商可以免稅,在一定額度內的政策紅利也可以支持企業做好。

「有意願的企業可以通過我們俄中商務園等機構進行公司註冊、投資諮詢、法務、財務各方面的支持。」陳志剛告訴記者,俄羅斯在這方面做得也很好,政府有投資官網,各個聯邦主體都有工商聯,他們對華都有工作窗口,投資環境以及整體優惠政策都比較吸引人。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