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一批漢代簡牘在浙江省湖州市被發現,共341枚,全部為木製,主要為兩漢時烏程縣署遺留的實物,時間跨度達到三百多年。

烏程,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省湖州市。

兩集紀錄片《烏程青史》,以烏程漢簡為線索,講述了浙江湖州兩千年前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並試圖以此為樣本,解讀兩千年來江南地區文化基因的形成。

散落的漢簡殘片如同需要破解的密碼,而解碼的關鍵正是今天的湖州。這些簡牘上的零落文字,指向了湖州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解讀這些文字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漢代的烏程,更是今天的湖州。

烏程漢簡中記載了大量關於日常生活的內容,包括稻米和魚的採購記錄,這些記錄反映了漢代湖州作為魚米之鄉的富庶生活。湖州的稻作和漁業在當時已經非常發達,成為當地居民的主要食物來源。

隨着故事的推進,我們可以看到今天的湖州依然生機盎然的絲織業。桑基魚塘,這一古老的生態農業模式,在湖州被完美保存和傳承。湖州作為絲綢起源地的重要地位,通過出土的錢山漾遺址的絲織品得到了驗證,出土的絲織品證明了湖州在絲綢生產上的悠久歷史和精湛技藝,反映了當時經濟的繁榮和絲織業的發達。

紀錄片還探討了湖州在近代工業化中的重要角色。上海開埠後,湖州的蠶絲貿易蓬勃發展,湖州商人憑藉絲綢走向世界,湖州的絲織業不僅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在中國近代工業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湖州商人以世界眼光和商業智慧,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和工業化。

烏程漢簡不僅是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記錄,更是文化傳承的見證。湖州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紀錄片通過展示湖州書法和繪畫的傳承,展現了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蘊。

此外,紀錄片還探討了湖州與茶文化的淵源。被譽為「茶聖」的陸羽,在湖州隱居多年,寫下了《茶經》。今日的湖州,茶文化依舊繁盛,每年春天的茶季,茶農們忙碌地採摘和製作茶葉,延續着千年的傳統。

從烏程漢簡的解讀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兩千年前的江南,也看到了湖州在歷史長河中的持續發展與文化傳承。今天的湖州,依然保留着漢簡上的那個烏程的影子。文人墨客,各領風騷,從古至今,文風不衰。攝製組記錄下今天的湖州,從桑基魚塘到絲織工坊,從湖光山色到市井百態,觀眾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漢簡中的那個江南。

2024年5月10日下午,湖州順利通過2025年「東亞文化之都」終審。紀錄片《烏程青史》的推出,正可在此時深度解讀湖州的文化底色。

這是關於湖州的史詩,也是關於江南文化的禮讚。節目定於5月18日 20:31、5月19日 22:26,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播出。

(來源:央視科教)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