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自上台以來,無時無刻不在大搞「去中國化」,而台北故宮內象徵中華文明的文物,也被一些綠營人士視為「眼中釘」。近年來,有關台北故宮文物受損、建築「毀容」的新聞頻頻傳出。最近有工作人員在進行重要文物「翠玉白菜」交接時,竟直接在文物旁邊簽收,距離之近,稍有不慎,便可能觸碰到「翠玉白菜」,令其受損。事後,台北故宮承認有疏失,並已懲戒相關人員。

(大公報綜合環球網、台媒報道)台北故宮去年與台南市立美術館(南美館)合作舉辦「千載南逢:故宮國寶貯台南」大展,展覽於今年3月10日落幕。據報道,國民黨「立委」黃健豪7日爆料稱,南美館日前在臉書上傳記錄展覽花絮的相關照片,其中一張為兩館工作人員正在簽收移交台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細看照片可以發現,南美館典藏人員竟直接在翠玉白菜旁簽收,翠玉白菜在毫無玻璃隔板保護的狀況下,與紙筆僅有不到3厘米的距離。

黃健豪痛批,之前才發生過台北故宮摔破文物碗的事件,結果現在又發生「翠玉白菜事件」,相關人員渾然不覺這種行為可能對珍貴文物帶來危害。更誇張的是,還有清潔人員無故闖入庫房的情況。他要求台北故宮對這些問題說明清楚,公布監視器畫面。

視頻缺失疑趁機偷換文物

台北故宮器物處處長吳曉筠日前承認,依照標準作業程序,典藏人員點檢確認文物狀況時應待文物撤離後再進行簽署。南美館負責簽署的典藏工作人員可能心急,就在擺放翠玉白菜的枱子上簽了報告書,「雙方確有疏失」,台北故宮院長蕭宗煌已對業務主管及執行人員給予嚴正口頭告誡。

「翠玉白菜事件」只是台北故宮管理不善的一個縮影。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近70萬件文物,近年陸續發生明清文物毀損和人員疏失事件。2022年10月,台北故宮爆出3件重要文物被摔破的醜聞:2021年2月3日,打開文物包時發現「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破損;2022年4月7日打開文物包時又發現「清康熙款暗龍白裏小黃瓷碗」破損;同年5月19日整理文物時,工作人員不小心摔落,導致「清乾隆青花花卉盤」碎裂。2022年11月,在島內的強烈呼籲下,台北故宮公布了相關調查報告,但信息相當不完整,事發後也沒有留存視頻,僅提供畫面截圖。多名「立委」質疑台北故宮暗地裏進行「貍貓換太子」的操作,趁機偷換文物。

面對如此重大疏失,時任台北故宮院長吳密察辯解稱,台北故宮院內光是瓷器類文物,歷年來就有359件的修復紀錄,其中破損成碎片的至少有250件,而破損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973年。顯然是想借此拉國民黨下水。

對於民進黨執政後台北故宮頻傳醜聞,台資深媒體人陳曦針撰文稱,究竟是無心之過,還是有意為之,或者有人效仿清末太監,趁亂倒賣文物,以假亂真?「各種可能,必須徹查,以期勿枉勿縱!」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