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宇 文

連日來,發生在美國高校的反戰和平示威活動不斷擴散。紐約警方在哥倫比亞大學逮捕逾百名示威者,紐約大學也有至少133人被捕、耶魯大學約60人被捕,密歇根大學、加州理工大學亦有被捕者。

眾所周知,以往都是美國以旁觀或倨傲或攪火的心態,支持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學生遊行示威,甚至通過鼓勵街頭暴力的方式實施推翻他國政府的「顏色革命」。人們猶記美國前眾議院議長將香港街頭黑暴行為稱為「美麗風景線」。現在,美國政客如何看待美國街頭的「美麗風景線」呢?26日在華訪問的國務卿布林肯宣稱示威活動是美國「民主的標誌」,卻又批評示威者偏幫巴勒斯坦;共和黨籍的國會眾議院議長約翰遜直言這次遊行示威「並非和平抗議,是反猶暴徒」,他甚至要求出動國民警衛隊鎮壓;拜登總統則譴責「反猶主義示威」和「那些不明白巴勒斯坦人處境的人」。

美國大學撐巴反戰示威浪潮進入第二周,27日東北大學、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等4所大學又有超過200名示威者被警方逮捕。

美自食「顏色革命」惡果

一場反戰的和平示威,被美國政府定義為政治意味強烈的「反猶暴力」,說明美國在巴以衝突中「拉偏架」是活生生的現實,以至於連美國大學師生都看不下去了。說好的言論自由呢?標榜的人權至上呢?當美國政客動用警力對手無寸鐵的學生施暴時,美國自詡的「民主世界燈塔」已經失去光芒,而且正在倒塌。

當美國大學生集體走上街頭,當猶太師生也加入遊行隊伍,美國政客定性的「反猶暴力」已經失去說服力。大數據時代的自媒體,讓地球人的眼睛更加雪亮,人們沒有看到美國大學師生在街頭施行任何暴力,只看到警方在到處施暴抓人。當然,面對警方暴力,示威者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抗,但不正是美國政府以往支持其他國家「顏色革命」時所樂見的嗎?只要是其他國家的示威遊行,示威者永遠都是民主自由人權的象徵,他國政府和警察永遠是被美國抹黑譴責甚至被制裁的一方。現在,示威遊行的劇情發生在美國,美國政府和警察反而成了「正面角色」,示威者卻變成了「反面角色」。美式雙標在這場反以挺巴示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有觀察者開始用「美國之春」形容美國大學的反以挺巴示威,但美國絕對不會讓「美國之春」變成「顏色革命」。很簡單,美國自己是玩「顏色革命」的高手,曾利用街頭運動搞垮很多國家。正因為美國有這樣的黑歷史,所以政府才會對美國大學的街頭示威痛下狠手,先以警方施暴,再以國民警衛隊鎮壓,甚至放任各州採取行動。

不知道美國政府是否懂得「壓迫與反抗」的辯證關係,但美國政客自己也常說高壓施暴只會帶來反噬效果。美國立國以來,不僅將自由民主人權掛在嘴上,而且通過自由女神像象徵燈塔形象,更讓民眾通過示威遊行的方式,體現所謂自由民主的儀式感。這讓美國人尤其是處於精英階層的大學師生覺得,美國是自由民主的聖地,是民主人權的樂土。當然,美國的自我標榜,也讓很多外國人感覺美國是民主自由人權的範本。

美式民主只是「一場夢」

美國政客對美國大學師生的「反猶暴力」定性,美國警察的街頭施暴和國民警衛隊的磨刀霍霍,讓美國大學師生們明白了美式民主原來是「一場遊戲一場夢」,也讓美國名校的精英們感到自己多麼「圖樣圖森破」(Too Young Too Simple)。當美國大學的師生們對美國政府失去幻想,對美式民主感到幻滅,也許會採取更極端的方式以暴易暴。近日在密歇根大學,寫有「美國之死」(Death to America)的宣傳小冊子開始在抗議學生間瘋傳,也許這將成為激燃美國更大規模街頭運動的「火種」,又也許真會上演美國版本的「顏色革命」。果如此,美國也是咎由自取。

面對國內洶洶然的大學遊行示威,拜登政府應該反思巴以政策。本輪巴以衝突以來,不僅導致數萬平民死亡,也使得危機蔓延,讓中東地區變成火藥桶。即使是哈馬斯出手在先,以色列的報復也不能無節制擴大。對此,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反對以色列的戰爭暴行,包括歐洲很多國家,對巴以衝突的立場也開始越來越公允。美國則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唱對台戲」,要把「拉偏架」進行到底。

所以,美國要想國內平安下來,讓大學師生們重回校園,就應該改變錯誤的巴以政策,體現大國應有的公正和擔當。否則,美國這場街頭示威不會輕易結束。即使美國暫時彈壓了街頭示威,也已經動搖了美國民主的社會基礎,讓美國顏面掃地,失去全球威信。

(作者為國際關係學者)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