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與香港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今日舉辦。(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大公報記者 李信)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指,今年國務院總理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可與內地第一及第二產業進行結合,以「中國製造、香港銷售」作為優勢,形成「新質生產力」,助力國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香港熟悉國際市場及規則,在國際買賣方之間有極高信譽,故香港可發揮獨特功能,以「中國製造、香港銷售」作為優勢,形成「新質生產力」。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梁振英出席廠商會的「新質生產力與香港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時表示,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而且有百多年歷史、經驗和國際貿易關係,商譽和誠信很好,若香港調動到這些獨特優勢,可以助力國家其他地方,當他們發展「新質生產力」,有更好的產品,香港可以幫助他們售給世界上更大的市場,賣到更好價錢,使內地企業獲得更大的利潤,工人和農民的收入亦增加,解決「高質量發展」進程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他舉例,國家的葡萄酒產業在第一及第二產業都不斷提升,性價比很高,但因品牌認受性不足,未能賣到好價格,反而一些外國品牌,因為有品牌優勢,卻用了內地的葡萄酒,同樣情況亦出現在茶葉、水果和國產電動車產業上。他說,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有十萬多家貿易公司,僱員數目多達40多萬人,香港的貿易服務業可發揮自身優勢,協助內地產品賣到好價格。同時,香港的海事保險、法律,亦可與內地海運及造船業合作,以達致高質量發展目標。

梁振英強調,內地發展需要香港,香港發展更需要內地。做到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就可以做到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8年11月12日對港澳提出的「四個新的希望」中的至少兩個,即更加積極主動助力國家全國開放,及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國家工業與資訊化部規劃司副司長姚珺表示,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成功走出了一條適合國情的工業化道路,工業的綜合實力、品質、效率、創新競爭力以及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正在實現由高速成長轉向高質量發展。2023年中國工業增加值近40萬億元人民幣,佔GDP比重31.7%,工業成長佔全球比重近三成,位於全球首位。

廠商會會長盧金榮(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廠商會會長盧金榮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場全方位、深層次的增值變革,有助香港、尤其是工業界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導權。香港除了要培育和壯大新興產業、布局發展未來產業,也要加緊以新技術和數碼化來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全速邁進智能化、綠色化和高端化的道路,從而強化實體經濟的根基。另外,該會與職訓局簽署《強化新質生產力人才培養和引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培訓熟悉數碼化、智能化發展趨勢的應用型人才外。

出席論壇的主要嘉賓包括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尹宗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協調部副部長李玲及經濟部副部長呂峰、廠商會立法會議員吳永嘉、常務副會長馬介欽、副會長吳國安等。

《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部分內容

聚焦三大產業

  • 生命健康科技
  • 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
  • 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產業

 

四大發展方向

  • 完善創科生態圈,推進香港「新型工業化」
  • 壯大創科人才庫,增強發展動能
  •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建設智慧香港
  • 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做好連通內地與世界的橋樑

 

2032年發展目標

  • 製造業佔以本地生產總值5%
  • 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達2%
  • 人均本地研發總開支為9000元
  • 在共享工作空間、創業培育中心及加速器內營運的初創企業約7000間

 

特區政府支持創科的部分措施

  • 推出100億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為從事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並在港投資不少於2億元建設新生產設施的企業
  • 《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為未來5至10年的創科發展制訂清晰發展路徑和系統的戰略規劃,以實現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
  • 設100億元「產學研1+計劃」,旨在釋放本地大學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的潛力,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不少於100間有潛質成為成功初創企業、來自8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的研發團隊
  • 財經預算案撥款30億元推行為期3年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資助本地大學、研發機構及企業等善用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算力、加強算力中心的網絡及數據安全,及進行推廣教育等
  • 今年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專注支援第三代半導體的研發
  • 撥出20億元支持「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進駐河套,及撥出2億元在港深創科園為生命健康科技初創企業提供孵化、加速計劃等支援
  • 科技園公司將推出「共同企業加速計劃」,結合業界力量,培育高潛力的創科企業成為區域或全球企業
  • 數碼港於今年3月起邀請第一批中小企業申請為數5億元的「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選購包含電子支付選項的現成基礎數碼方案

 

香港發展創科的優勢及不足

優勢

  •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顯著優勢
  • 香港一直是金融、貿易、航運等多方面的國際樞紐,是國家最國際化的城市之一
  • 香港創科人才國際化程度全球領先,全球國際化大學排名14
  • 香港科研水平受國際肯定,有兩所位列全球前四十名的頂尖醫學院、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6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及22所中國科學院聯合實驗室
  • 「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不足

  • 香港缺乏成熟的科技產業群,年輕人才畢業後不熱衷投身科研和創科事業
  • 過往特區政府缺乏進取的激勵性政策來吸引和挽留創科人才,令不少本地理工科畢業生轉往其他行業發展
  • 香港是全球外派員工住房租金最昂貴城市之一,削弱對海內外科技人才來港定居發展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 科研成果轉化動力不足
  • 部分西方國家對香港採取不友好態度,海外媒體有不少偏頗報道,令海外人士對香港有誤解

 

各界探討本港應如何發揮獨特優勢,培育和激發自身的新質增長動能

  • 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祖恒:從生產力促進局角度看,新質生產力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一是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產業、新模式,二是產品、生產流程質量,三是採取具備競爭力的供應鏈模式。
  • 工業專員(創新及科技)葛明:發展新質生產力主要分為4大要素,有一批優秀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有一批能推動成果轉化的機構和公司、具備優質的創科基礎設施及環境、先進的金融和服務。另,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在於形成具有本地優勢的市場。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肖耿:香港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有巨大機會,未來40年將更重要,建議在北部都會區進行制度創新,吸引全球企業註冊。未來還應加快香港優勢與大灣區的空間和市場資源結合的進程,實現功能上的深港同城、大灣區融合。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