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劉碩源、王亞毛、賴振雄)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產品的新法例自本周一實施後,市民要改變生活習慣,食肆仍在努力適應,而「走塑」帶來不少社會怪象,有市民用紙匙羹吃糯米雞,一舀即軟,外賣連湯食物的紙碗蓋遇熱溶化,連鎖超市將透明壽司盒改為用密實紙盒,被市民揶揄「壽司盲盒」。連日暴雨,多個商場在雨天不再派發雨傘袋,但是「走塑、走袋、難走水」,難為商場清潔工抹地忙個不停,市民十分狼狽。

不少市民表示支持環保,願意學習及適應「走塑」,但認為垃圾收費的回收配套仍然不足,期望特區政府先優化配套再推行垃圾收費。

首階段「走塑」未涵蓋外賣用的膠蓋及膠食物容器,但有市民發現,連鎖超市DON DON DONKI近日已將透明壽司盒,改為用密實紙盒,顧客沒法檢查盒內食物的新鮮度,引起網民熱議,揶揄如同抽「壽司盲盒」。

大公報記者在現場所見,超市過往以膠盒盛載魚生及壽司,部分改為密實的紙盒,盒上貼有壽司款式的照片,門口貼出告示「法例規定堂食不可使用塑膠即棄容器」,紙盒包裝食物只供在店內享用食物的顧客選購,外賣壽司的顧客,仍可購買透明膠盒盛載的壽司。店員向記者表示,堂食顧客不能購買透明膠蓋的壽司。

用紙匙羹吃糯米雞 一舀即軟

紙製即棄餐具的質素,連日來引起全城關注,例如匙羹弧度不足以盛湯,舀飯時匙羹柄容易斷開等。有市民在網上展示照片,用紙匙羹吃糯米雞,結果一舀即軟;有市民展示一份連湯的外賣食物,紙碗蓋已經遇熱溶化,湯汁溢出。

「走塑」新法例禁止銷售或免費供應塑膠雨傘袋,卻碰上連日暴雨。大公報記者走訪多個商場,跟進商場內不派雨傘袋的情況。華富邨的商場沒有配備雨傘除水器,亦不提供雨傘膠袋,出入口處被雨水滴濕,出入如不留神,可能滑倒。

香港仔另一個商場有提供雨水除水器,但停留約半小時,九成市民沒使用,清潔工人在不斷遊走拖地,非常忙碌。清潔工人林先生坦言,近日天雨連綿,每日要在出入口清潔多次,形容「已經數唔清,行上行落,經過就要拖地」。黃竹坑一個商場有提供電動雨傘除水器,引來市民圍觀及排隊試用,但每人用一次要花20至30秒,輪候需時。

在銅鑼灣時代廣場地面層,各出入口均放置除水器,手動及電動除水器合共11個,有職員說商場自本周一起不再提供塑膠雨傘袋,並增加電動除水器數量,「這兩日落大雨,多數人都會用電動除水器,人多時甚至要排隊。」希慎廣場亦已停派雨傘袋,只放置除水器。

在銅鑼灣崇光百貨的大堂,則同時提供塑膠雨傘袋和雨傘除水器,雨傘袋擺放在門口正中間位置,出入市民多數首選雨傘袋。

李家超:新例首階段實施反應正面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表示,「走塑」首階段實施反應正面,很多食肆或提供塑膠的地方,包括酒店,也有落實整體「走塑」計劃,認為「對大家生活不是影響很大,最主要原因是替代品供應充裕」,並相信在市場力量下,替代品將可愈來愈滿足到市民的要求。他強調,當局重視替代品供應是否充足和市民是否可承擔其價格,會持續就如何提供更多選擇等聽取意見。

挽救市道 韓國去年煞停走塑令

(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香港由本周一開始分階段實施「走塑令」,韓國則於去年底宣布,為免增加餐飲業界負擔,撤銷實行一年多的即棄紙杯禁令,塑膠飲管及攪拌棒禁令則無限期押後,強調應從教育改變大眾習慣,而非以罰款懲罰市民。

韓國早在2018年開始實施「走塑令」,禁止在食肆使用即棄杯碟、刀叉、膠袋、膠枱布等,違規者可被罰款高達300萬韓圜(約17000港元),但法例實施不久,即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部分措施於疫情間暫停執行,一次性紙杯、塑膠飲管和攪拌棒的特別安排,寬限至2023年11月。

不過,一年寬限期屆滿後,韓國政府突然「反行其道」,宣布撤銷使用即棄紙杯的禁令,塑膠飲管及攪拌棒禁令會無限期延長,令三種即棄產品從此「復活」。

韓國環境部解釋,取消「走塑令」的三大原因,塑膠飲管和攪拌棒在禁令執行期間,無法順利落實;一年的過渡期內,社會未有充分共識;當地處於高成本、高物價和高息口環境,小型企業面對困難,不宜增加經營壓力。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