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平理

最近,法國、德國、意大利的高級官員在巴黎郊外舉行會議,承諾將採取協同的補貼政策,以對抗美國加緊保護本國企業的做法。美歐之間競相升級對新能源等產業的補貼,並疊加貿易限制措施,早已將自由公平貿易棄置一旁,美歐自己大搞產業補貼、稅收激勵、貿易限制,卻揚言調查他國產業政策云云,明顯是雙重標準,充斥霸權邏輯,不僅破壞全球貿易秩序和產供應鏈,也傷及自身競爭力,實在是損人不利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美歐最近升級補貼戰,不過是2022年美國通過多項法案、大肆補貼其半導體產業和新能源產業,從而引發美歐補貼戰的新延續。歐洲去年通過了《綠色交易產業計劃》以應對美國補貼其新能源產業的《通脹削減法案》,今年1月8日,歐盟委員會批准德國一項總額為9.02億歐元的國家援助計劃,支持瑞典北方伏特公司在德國建立電動車電池廠,以應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對歐洲工業的挑戰。歐盟當天還批准了一項價值29億歐元的法國國家援助計劃,以稅收抵免的形式,支持電池、太陽能板、風力渦輪機和熱泵,以及關鍵部件和關鍵原材料的生產。今年2月,歐洲議會同意提高歐洲的綠色工業產能,3月,歐洲議會再通過相關規定,確保基本原材料的供應,並支持本地生產,成員國還首次提出了聯合國防工業戰略。歐洲各國競相出台保護本國產業的政策,如法國規定,將產業補貼政策中一半的公共支出,用於購買歐洲製造的產品和服務。

歐美大肆加大產業補貼已引起國際組織的關注,經濟學家直指這將減緩全球經濟增長。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顯示,去年各國出台了2,500多項產業補貼政策,大約是2019年的3倍,其中大多數是由最富有、最發達的經濟體實施的。諷刺的是,這些發達經濟體卻是批評他國進行產業補貼聲音最大的。經濟學家憂慮該種有針對性的補貼、稅收激勵、監管和貿易限制,會減緩全球經濟增長,如世界銀行副首席經濟學家阿伊漢•科塞在談到富裕國家推行產業補貼政策的趨勢時說:「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這是其中一種。」

事實上,搞產業補貼打壓他國,美國向來是老手。30年前,美國指責日本、韓國對造船業進行補貼,為此大舉報復,但結果卻讓美國造船業徹底喪失了競爭力。如今,美國的造船業幾乎不存在了,美國本土甚至沒有維護和修理海軍艦艇的能力。美國想通過補貼遏制日韓造船業發展,但日韓船業依然保有競爭力,而且在這30年間中國造船業靠自主創新、充分市場競爭而日益壯大,成為世界造船大國,截至2023年底,按總噸位計,中國造船業佔全球新船訂單的一半以上,韓國佔30%、日本約10%,而美國的份額不到0.01%。

最近,美國為了大選年拉選票,又揚言要調查中國造船業的產業政策,若證實中國實施了不公平行為破壞自由和公平貿易,美方將採取行動云云。當年美國搞報復想獲得造船業競爭力,結果敗得很慘,今天又想大搞報復,難道就能拯救美國造船業嗎?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美國建造的遠洋商船的價格,至少比海外建造的船舶高出300%。美國不切實提升自身產業競爭力,卻只想靠恫嚇、打壓來搞保護主義,背後的霸權邏輯實在是愚蠢可笑,結果只能是搬石砸腳、損人不利己。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