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蘇荣、盧剛昌)新冠疫情期間,政府興建了九個社區隔離設施,仍有六個處於空置備用狀態,涉及佔地面積總共102.5公頃,政府每月花費保養開支高達375萬元,一年的公帑開支便高達4500萬元。

大公報記者昨日現場直擊,發現部分空置設施已經殘破,例如竹篙灣設施的門牌已經損毀,閘口的太陽能板更是連同閉路電視掉在地上,雜草叢生。有市民認為,香港寸金尺土,任由設施空置「曬太陽」,太過浪費。有立法會議員建議,將空置設施轉為過渡性房屋,或騰出部分地皮舉辦盛事。

疫情過去,曾作染疫者隔離用途的社區隔離設施早已完成使命,然而位於洪水橋、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粉嶺、竹篙灣、啟德跑道、落馬洲河套區的六個設施,卻仍未有新用途。發展局回覆立法會議員就財政預算案的提問表示,該六個設施每月實際開支共約375萬元,竹篙灣的費用最高,每月約需170萬元。

開支涉及保安清潔電費等

發展局表示,根據衞生署提供的資料,有關設施現由衞生署安排外判基本保安,同時部分設施仍需安排外判清潔服務,以及維持照明、冷氣、消防和電訊設備的運作,涉及電費及維護費用。另有個別設施會按實際需要提供其他用途,而有額外開支。

大公報記者昨日到該六個設施實地觀察,發現竹篙灣的殘破程度最嚴重,大門外的門牌已損毀,閘杆整條斷掉。閘口附近有兩個閉路電視,一個因為嚴重生鏽,連同裝在上面的太陽能板一起掉到地上;另一個的鐵柱已經生鏽,殘破不堪。另一邊閘門前的水馬,已跌落路面的坑渠。圍欄雜草叢生,驟眼一看,儼如廢墟。

粉嶺設施也因為長期丟空,屋頂生鏽。設施外原用作引道的水馬,幾乎全數倒塌,圍欄外有不同的垃圾,例如木板架、發泡膠箱、生鏽的手推車等等。洪水橋隔離設施的情況相若,大公報記者從外觀察,發現不少房間的門牌已經脫落。

其餘三個空置的隔離設施,分別是港珠澳大橋設施、啟德隔離設施,以及落馬洲河套區設施。大公報記者在現場觀察,外貌仍算新淨。

可騰出用地辦盛事

市民黃小姐昨日在粉嶺設施外,見到隔離設施丟空,覺得很浪費,她向大公報記者說,香港寸金尺土,很多基層市民住在鐵皮屋或環境更惡劣的地方,希望政府考慮善用這些設施,供基層市民入住。

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陳凱欣表示,竹篙灣地皮大,建議盡快更改用途,包括改做過渡房屋。商界議員林健鋒認為,建議將設施轉為安置劏房戶。選委會界別議員何敬康建議,活化啟德設施或減少方艙數目,以騰出空間或用地,讓相關部門推動發展文化藝術、創作及舉辦時效盛事。

局方回應:啟德用地後續安排未定案

(大公報記者伍軒沛)對於現時仍有六個社區隔離設施空置,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昨日表示,有關政策局和部門正就啟德社區隔離設施的後續安排作詳細評估,現時仍在商討階段,有決定後會適時公布。目前該用地作為旅遊中樞和休憩用地的長遠規劃意向,並沒有改變。醫衞局常任秘書長陳松青表示,河套區應急醫院正提供醫療服務,北大嶼山感染控制中心及竹篙灣的防疫設施單位,則保留用作防疫抗疫用途,其他社區隔離設施會陸續釋出作其他用途,而在未轉變用途前,衞生署會負責設施的保安及清潔。

對於有立法會議員建議,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改作過渡性房屋用途,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有關地皮受制於和迪士尼樂園公司簽訂的限制性契諾,不能做一些東西影響迪士尼樂園的氛圍,「若大家說短期房屋、住宅,就一定是違反。」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