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力萍(右)稱,機械人的不倒翁設計,加上晶片運算和AI技術,有效代替傳統檢測地下管道方法。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梓田)新質生產力是未來經濟的新動能,應用於工作場所的機械人與人工智能技術愈趨成熟,有不少項目已進入實踐階段,地下管道檢測一向是高危工作,過去亦曾發生不少事故。有份於第二屆「香港國際創科展」(InnoEX)參展的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就針對接收三維資訊研發出「球形不倒翁下水道檢測機械人」,業務拓展總監紀力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該機械人透過不倒翁的獨特設計,再加上晶片運算以及人工智能技術,能有效代替傳統檢測地下管道方法,提高準確及安全性,加速智慧城市發展。

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業務拓展總監紀力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公司的產品發展主要是針對人類對於空間的三維感知,公司機械人就圍繞着如何接收到三維資訊而研發;另外就是接收了訊息後,如何去解讀這些訊息,利用人工智能的運算和相關的軟體平台和硬體平台。該公司的技術創新點是在三維視覺感知系統加入辨識透明的物體。

設計自身晶片 能辨識透明物體

紀力萍指,公司透過設計自身的晶片,從硬體和軟體上提升運算效率及準確度,從而達到能辨識透明物體的技術。公司需要克服精準度和速度的平衡,公司自身的AI運算功能就能配合接收到的訊息,並進行快速地回饋,從而解決相關問題。公司正就如何把其所研發出來的產品普及化進行探討,如果要做到普及化,價錢就要比較適當便宜,所以這個也是其中一大挑戰。

應用方面,紀力萍特別提到,在無需關閉管道的前提下,解決吐露港污水管道的檢測難題,公司與香港渠務署展開合作,首創球形「不倒翁」下水道檢測機械人,為下水道檢測帶來新的思路。除了推廣應用到其他複雜的下水道檢測中之外,其圖像獲取、特徵辨別系統亦可擴展到各種水面環境監測中。

她說,「不倒翁」下水道檢測機器人在設計和實驗的時候遇到最大的挑戰有三個,首先吐露港污水管道的水流速度很快,用現有的一些無人船下去也很容易翻船;第二個是因為污水管只有一個入口和一個出口,全長7.4公里,所有現有機械人要走畢全程,最少要40分鐘至一小時;第三個就是污水管是無法接收任何信號。

不會翻船 360度全方位拍攝

紀力萍指出,公司為了克服以上挑戰,設計了球形「不倒翁」下水道檢測機械人,該「不倒翁」有別於一般船形檢測器容易在急流中「翻船」,其重量集中於一點,加上其球體設計,不會「翻船」而且能有效穩定機械人於水道進行檢測。

在距離方面,只要在不關閉管道的前提下,「不倒翁」下水道檢測機械人可順着水流在管道內前進,水流急速仍會為拍攝帶來一定困難,機械人採用了公司自行研發的晶片,其運算速度可滿足1秒拍攝到60張照片,並且是360度全方位拍攝,加上機械人會同時進行錄影,再由人工智能組合出一個360度實景圖,工程人員便可以透過電腦查看管道情況。

紀力萍提到,未來其實還有另一個大挑戰,就是污水渠的污水更加渾濁的情形下,也許甚至有一些阻礙物的情形下,如何排除這些困難?「不倒翁」下水道檢測機械人是一個球體,是根據水流去走,當水位低甚至有阻礙物的時候,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或者設計到能「自己走過去」,就成為下一步的設計方向;至於另一個方向就是如何利用AI幫助分析管道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