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兩年前在央視春晚首次全球亮相,大型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選段)令人驚艷,熱爆網民,成為「現象級」作品,用「萬眾期待」來形容量並不為過。我當時已在本報和另一家網媒著文推介,作為春晚粉絲,我確實感覺耳目一新。

但令我驚艷的,不是它的古老性和民族性,而是它的現代性和普世性。故事發生在北宋晚期的,服裝也配合時代背景,不無傳統,卻更見摩登。這是由名畫《千里江山圖》引發的靈感,舞由畫而起,卻舞入畫中,形成畫中有舞、舞中見畫之格調,配以優美的旋律,更富於詩意。

「從舞台設置到服裝設計,都簡約大氣、雅而不淡,伴隨着古風般的琴聲,青山綠水慢慢浮現,舞者隨之緩緩入畫,恍若畫中一座座『山峰』,人山合一,靜態的畫彷彿『流動』了起來……這齣近6分鐘的舞劇選段氣韻生動,意境幽美,既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觸動人心的視覺饗宴,更給一幅沉睡千年的古畫賦予新的生命!」這是當時的選段觀後感。

兩年後,這齣人氣舞劇終於以「全劇」姿態登陸香港舞台,滿足舞迷心願,卻一票難求!據說公開售票不到半小時已一掃而光。連筆者這種半個圈中人也是當天有朋友打聽才知悉。之後加場,同樣被搶一空;我也是後來有心朋友送來一票,卻是樓座,只能遠觀。「居高臨下」看舞劇,細節當然不清,倒也有「窺一斑而知全豹」的感覺。

《只此青綠》以「舞蹈詩劇」為體裁,劇情背景設定為現實中《千里江山圖》即將展出之際,也是千年之前少年畫家王希孟即將完稿之時。全劇採用時空交錯式的敘事結構,以「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為篇章,由一位現代故宮研究員以「展卷人」視角,引領觀眾走入充滿中華傳統美學精神的境界中,來到富於傳奇色彩的天才少年身邊,更闖進他的內心世界。由於名畫以當時鮮見的「青綠」為主色,「青綠」也化身主要舞者。

於是,展卷人、少年畫家和青綠交替出場,舞台也輪番呈現畫中描繪的各種場景和各式人物,兢兢業業的文博工作者與勤勉不輟的古代工匠共同匯成一幅情景交融的人文畫卷。

舞者的動作就像文博人員小心翼翼處理古畫般,輕緩舒展,配以舞美設計的匠心和藝術科技的運用,一幅流動、旋轉的北宋風俗畫就在眼前。坐在樓上的我倒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想像和享受,這是純藝術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