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0月31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新華社)

(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神舟十六號也滿載碩果回到地球,為中國航天及科研事業帶來豐收。在中國空間站「出差」154天的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安全返回地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宣布,10月31日8時1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全部安全順利出艙,健康狀況良好,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有着「博士乘組」之稱的神十六乘組,共開展了70項空間實(試)驗和8項人因工程技術研究,獲取了大量的實驗數據,也帶回了22種實驗樣品,滿載而歸。

10月29日,神舟十六號、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完成在軌交接,兩個乘組移交了中國空間站的鑰匙。10月30日20時37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分離,「博士乘組」開始返程。10月31日7時21分,按照飛行程序,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軌道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之後,飛船返回制動發動機點火,返回艙與推進艙分離,返回艙成功着陸,擔負搜救回收任務的搜救分隊及時發現目標並抵達着陸現場,三名航天員隨後順利出艙。

奠定空間站任務常態化基礎

作為首批執行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神舟十六號3名航天員在軌駐留154天,其間進行了1次出艙活動和中國空間站第四次太空授課活動,配合完成空間站多次貨物出艙任務。在與地面科技人員密切配合下,神十六乘組共開展了70項航天醫學、生命生態、生物技術、材料科學、流體物理、流體力學、航天技術等空間實(試)驗和8項人因工程技術研究,獲取了大量的實驗數據。

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都是博士,桂海潮還是在職的博士生導師,這個具有極高「學術含量」的乘組,首次包含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3種類別的航天員類型,也是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首次執行飛行任務。他們完美執行的神舟十六號任務,為空間站任務常態化實施奠定了基礎。

「天宮」具備大規模實驗能力

隨着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中國空間站第五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隨神舟十六號飛船同時返回,並交付實驗科學家。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神舟系列載人飛船項目主管蔣越在接受央視採訪時透露,目前中國空間站已具備完成大規模科學實驗的能力。未來,將會不斷通過載人飛船,貨運飛船上下行更多更好更有價值的科學實驗項目,用好國家太空實驗室,產生更多更好的科學實驗成果。

神十六航天員乘組於10月31日乘坐任務飛機平安抵達北京。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領導到機場迎接。據介紹,3名航天員抵京後將進入隔離恢復期,進行全面的醫學檢查和健康評估,並安排休養。之後,將在京與新聞媒體集體見面。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