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法律單設條文強調要採取措施增強港澳台同胞對國家和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接受香港文匯網專訪時表示,《愛國主義教育法》通過是國家認同法治化的關鍵進展,為國家採取一系列涉港歷史文化教育與國情教育措施提供規範支撐。他強調,只有港澳台範疇的愛國者越來越多,越來越有認同,「一國兩制」的制度根基就更加牢固,其戰略與制度槓桿作用就能更好發揮,港澳台在民族復興中的作用就能更好體現。

田飛龍表示,以立法形式保護和促進愛國主義,增強國民的國家認同與民族自信,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法治課題。《愛國主義教育法》的通過是一個法治建設的里程碑,是國家認同法治化的關鍵進展。

田飛龍指出,「愛國者治理」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根本原則,在港澳治理與涉台治理中有着核心價值和基礎性的制度作用。因應香港變亂而啟動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更新,特別是香港國安法與選舉制度改革,其根本性的法理依據就在於「愛國者治港」。但自上而下的國家立法及其制度化實施,需要相應的社會政治基礎承載及制度認同的接納。國家有責任採取政策措施強化「愛國者治港」的社會政治基礎和制度認同。《愛國主義教育法》為此提供了國家法律依據和實施責任,為國家採取一系列的涉港歷史文化教育與國情教育措施提供規範支撐。

這位專家強調,愛國主義教育的國家行動需要在「一國兩制」框架下與香港本地的國民教育責任及政策協調,形成合力。

田飛龍說,涉港澳台愛國主義教育的認同目標是國家和中華傳統文化,是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的有機結合。對國家的認同指對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制度的認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效忠和熱愛。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涉及政治制度背後的文化土壤和文明基礎的認同。以文化認同涵養和深化政治認同,指向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有機性,這對於兩岸完全統一的人心政治和心理建設非常關鍵,也對港澳居民走出殖民主義和本土主義的疊加認同誤區非常關鍵。

這位專家指出,愛國主義教育的最終目標在於團結港澳台居民和內地居民,以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整體精神力量和行動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對港澳台居民而言,愛國主義教育將指引他們堅定地與「港獨」、「台獨」以及其他一切破壞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勢力做切割和鬥爭,與國家一起共同開展維護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的集體行動,在鬥爭中激活和升華愛國主義情感和品格,成長為新時代民族復興的可靠參與者和構成性力量。

他說,只有港澳台範疇的愛國者越來越多,越來越有認同,越來越有力量,越來越與國家在精神和行動上互動融合,「一國兩制」的制度根基就更加牢固,其戰略與制度槓桿作用就能更好發揮,港澳台在民族復興中的作用就能更好體現。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