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半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20.1萬億元,同比增長2.1%,規模在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萬億元創紀錄。圖為哈爾濱鐵路國際集裝箱中心站內,工作人員為「中歐班列」進行裝卸車作業。 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海關總署最新發布中國上半年外貿「成績單」,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20.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1%,規模在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萬億元創紀錄;「新三樣」產品,也就是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合計出口增長61.6%,成為出口新引擎。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呂大良表示,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外需放緩的背景下,中國外貿仍然展現出較強韌性和競爭力。下半年外需回暖動力不足,外貿穩增長面臨較大壓力,不過中國外貿發展韌性足、迴旋餘地大,有信心繼續鞏固國際市場份額,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7月12日,一名來自巴基斯坦的展商(右)在展位與參觀者交流。當日,第31屆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 新華社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上半年,出口、進口分別達到11.46萬億元和8.64萬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增長3.7%和下降0.1%;從規模上,一季度和二季度進出口分別達到9.76萬億元和10.34萬億元,同比均實現正增長;從環比上,二季度進出口環比增長6%,5月份、6月份均環比增長1.2%。

二季度進口出口數量「雙增」

呂大良在13日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進出口保持增長並增量可觀,「規模創下20.1萬億元的新高點,這在歷史同期上是第一次,是里程碑式的新突破。這一突破是在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全球貿易投資放緩的背景下取得的,也是在防疫物資和『宅經濟』產品等前期『一次性拉動因素』消退的情況下取得的,實屬不易。」從增量上看,上半年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加了4,000多億元,「形象地說,這就相當於中國去年一整年300多萬輛汽車出口的總值。」

從貿易量看,呂大良引述數據指,一季度,進口、出口數量較去年同期均有所減少。進入二季度,進口、出口數量同比轉為「雙增」,當季進口數量同比增加5.9%,出口數量同比增加2%,能源產品等進口量、汽車等出口量同比增速均超過兩位數。「貿易量的增加帶動貿易規模的增長,意味着外貿進出口基礎堅實,是實實在在的增長。」

拓新興市場育優勢產業

另外,在全球貿易放緩的背景下,根據WTO公布的最新國際數據測算,前四個月,中國出口產品佔國際市場份額實現小幅提升,中國外貿展現出較強韌性和更強的競爭力。

在外貿承壓的態勢下,中國大力開拓新興市場、打造高水平開放平台、培育壯大優勢產業,不斷匯聚外貿新動能。上半年,中國對東盟、拉美、非洲、中亞五國的進出口規模同比分別增長5.4%、7%、10.5%、35.6%,均高於同期整體進出口增速,國際市場更加多元。「新三樣」產品,也就是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在上半年合計出口增長61.6%,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8個百分點。

展望全年外貿形勢,呂大良認為,當前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仍處於高位,地緣政治衝突持續,短期外需回暖動力不足,內地外貿穩增長仍面臨較大壓力。不過他強調,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隨着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續發力,有信心、有基礎、有條件實現進出口促穩提質的目標。

貿易多元共進 「一帶一路」沿線進出口增9.8%

海關總署13日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對美國進出口下降8.4%,對歐盟進出口增速放緩至1.9%,而同期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9.8%,高出整體增速7.7個百分點,佔進出口總值份額提升至34.3%。區域合作緊密、貿易多元共進的國際市場布局繼續優化。

外貿增長新動能持續提升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表示,隨着中國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中高技術產品在發展中國家市場上的優勢和競爭力日益顯現,外貿市場多元化不斷取得新成效,外貿增長新動能持續提升。上半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接近兩位數,對東盟、拉美、非洲、中亞五國進出口規模均高於同期整體,充分展現了中國產業鏈完整、產品多樣化以及快速適應不同市場需求的強大能力。

據海關統計,上半年,中國對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進出口3.0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5.4%,佔進出口總值的15.3%。同期,中國對RCEP其他14個成員進出口6.1萬億元,同比增長1.5%,對外貿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呂大良引述數據稱,中國企業在RCEP項下享惠進口貨值403.6億元,減讓稅款10.7億元,享惠出口1,269.5億元,可享受其他成員關稅減讓19.1億元。RCEP持續為廣大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和實惠。

助力企業開拓RCEP市場

呂大良表示,下一步要聚焦RCEP涉及的海關檢驗檢疫規則,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升級海關信息化作業系統,規範簡化海關手續,持續優化通關流程,提升效率、降低企業的通關成本;引導企業全面了解並用好RCEP的政策紅利,助力企業進一步開拓RCEP市場。

對於「一帶一路」沿線,呂大良表示,上半年,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簽署海關檢驗檢疫合作文件44份,其中農食產品准入協議30份。繼續開展貿易便利化合作。與伊朗海關署簽署了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合作諒解備忘錄,與菲律賓、哥斯達黎加、烏茲別克斯坦簽署了AEO(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經認證的經營者)互認安排。下一步,海關將繼續升級發展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多雙邊合作機制,大力推動貿易安全便利、檢驗檢疫等領域的合作,為把「一帶一路」這條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鋪得更寬、更遠作出海關新的貢獻。

【專家解讀】出口市場結構優化 抗外衝擊能力增強

在全球主要經濟體貿易下滑的背景下,中國上半年進出口保持增長態勢,規模首次超過20萬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展現出強大韌性和競爭力。不過6月單月,受基數抬高和外需放緩影響,出口和進口同比增速雙雙轉負,其中出口下降8.3%,降幅擴大7.5個百分點,為2020年二季度以來最低。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海外經濟下行勢頭還將持續,外需短期內將延續偏弱態勢,加之去年三季度出口基數偏高,預計下半年中國外貿出口繼續承壓。不過在穩外貿政策扶持下,民企出口修復較快,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務增長勢頭良好,加之「新三樣」出口強勁,將有助於緩解海外訂單不足對出口的拖累。

出口新興經濟體佔比上升

王青指出,上半年中國外貿出口以美元計價同比下降,而由於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較大,尤其近期人民幣貶值,以人民幣計的出口降幅小於以美元計,上半年外貿出口以人民幣計價實現同比增長,總體看,上半年外貿形勢與全球經濟貿易減速態勢基本相對應。出口方向上,上半年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在出口總額中佔比下降,而「一帶一路」、東盟、拉美、非洲等新興經濟體佔比上升,體現出中國出口市場結構進一步優化,抗外部衝擊能力增強。

利用好已生效RCEP協定

商務部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指出,近年來,中國對歐美市場的出口份額出現下降苗頭,東盟已形成中國最大的貿易市場,加上「一帶一路」市場的快速發展,基本形成了外貿基本盤。隨着東南亞各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其市場份額將穩步提升。中國同東盟的自貿協定正在進行升級談判,相信會對貿易和投資的增長帶來進一步的促進作用。如果我們能夠充分利用好已經生效的RCEP協定,激活中日韓貿易將帶來巨大的發展潛力。今年是「一帶一路」10周年,「一帶一路」貿易和投資的增長仍具有巨大的潛力。企業應高度重視加強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和投資,通過貿易的活躍帶動經濟的繁榮。

另外,霍建國認為,「新三樣」出口的增長說明企業抓住了環保低碳發展的新機遇,在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上已形成了新的競爭優勢。應當認真總結其發展經驗,盡早發現其他的潛力商品,通過配套支持政策培育出更多優勢產品,以適應國際貿易市場需求的新變化。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