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6周年」主題教育活動。(紀念館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賀鵬飛 南京報道)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6周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當天舉行主題教育活動,《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有聲讀物同時上線。參加活動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後代代表強調,「落後就要挨打,一定要守護好我們的家園,不讓父輩的遭遇重演。」

當天上午10時,紀念館公祭廣場舉行升旗儀式,全場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南京市青少年代表、來自南京市芳草園小學的學生們朗誦抗戰詩文《不朽》。

南京市青少年代表、來自南京市芳草園小學的學生們朗誦抗戰詩文《不朽》。(紀念館供圖)

紀念館向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同中國人民攜手抗擊日本侵略者而獻出生命的國際戰士和國際友人敬獻花籃,隨後全體人員依次敬獻鮮花。

現場觀眾手持白菊花參加主題教育活動。(紀念館供圖)

作為歷史的見證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通過講述自己的受害經歷傳播歷史真相,教育人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為維護史實、教育後人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倖存者們年事已高,他們的後代接過了傳承歷史記憶的接力棒。

「作為倖存者後代,有責任把父輩的經歷原原本本地講述給後人聽。」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李高山之子李真銘說。1937年,13歲的李高山參加南京保衛戰,南京失陷後被日軍兩次抓捕,均僥倖逃生。李高山於2018年去世後,李真銘接過接力棒,成為首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紫金草志願者。他說:「講述歷史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告訴國人,落後就要挨打,一定要守護好我們家園,不讓父輩的遭遇重演。」

在隨後舉行的《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有聲讀物上線活動中,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的外孫女夏媛等人講述了先輩的受害經歷以及參與錄製有聲讀物的心路歷程。《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由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連紅和紀念館研究人員劉燕軍共同編著,文中用31篇人物故事串聯而成,是一本針對青少年的歷史科普讀物。今年2月,紀念館面向社會各界招募、遴選了25名朗讀愛好者接力誦讀。有聲讀物音頻將在紀念館自媒體平台陸續發布,利用網絡傳播優勢,讓更多青少年了解南京大屠殺歷史。

夏媛在現場朗讀了外婆一家9口人被日本兵殺死7口的悲慘遭遇。「我一邊朗讀文本,一邊想着外婆曾經受過的苦。我要把家族的這段悲慘經歷講給更多人聽,讓南京大屠殺真相永遠傳承下去。」夏媛說,自己的兒子李玉瀚今年13歲,他也參與了誦讀,「未來,我和兒子會肩負起傳承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的重任。」

倖存者常志強的女兒常小梅朗誦《奴役統治》一文,書中描述了一位婦女在家破人亡後的無助。「讀到這裏時,我的內心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力,那種無助、惶恐讓我不忍讀下去。我想到我父親悲慘的童年,南京大屠殺讓父親9歲時成為孤兒,這份痛苦的記憶一直伴隨着他的一生。」常小梅說,南京大屠殺是父親的記憶,也是家族奮力守護的記憶,父親雖然離世,但是這份歷史記憶,她會一直守護下去。

「我朗讀的篇章講述了日軍第十六師團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展開了『百人斬』殺人競賽,我的腦海中浮現曾祖母當年的遭遇。」「95後」女孩馬雯倩朗誦《殺人競賽》一文,她的曾祖母馬秀英是一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曾祖母生前常常說,她和母親隨難民們一起逃向安全區,看到路邊全是屍體。她的三哥被日軍抓走,再也沒回來。」馬雯倩說。

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紀念館館長周峰向有聲讀物錄製者代表頒發證書。(紀念館供圖)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