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7各成員領袖正前往和平紀念公園進行花圈敬獻儀式。美聯社

一年一度的七國集團(G7)峰會昨日在日本廣島舉行,涉華議題依舊成為焦點,今屆峰會東道主日本在美國配合下,正積極將批評矛頭引向中國,但各國在諸多領域具體對華措施上,仍遲遲不見達成共識。多間外媒分析,G7成員國處於自身利益考慮,對華態度不一,籠罩在債務違約陰影中的美國,也難抵自身影響力下滑趨勢,預計今次峰會在涉華問題上將以擺姿態為主,難有實質行動。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早在峰會前夕,就試圖推動峰會確立兩個立場:共同應對中國所謂「軍事雄心」和「經濟脅迫」,與美國財長耶倫提出的「經濟脅迫論」遙相呼應。《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稱,G7成員國計劃發布一份有關經濟安全的單獨聲明,包含「共同阻止、回應和反制經濟脅迫」等承諾,顯然是美日兩國在幕後煽風點火。

僅稱同意有必要保障技術安全

不過美國官員並未明確表示,G7成員國就限制向中國出口半導體技術制訂任何計劃,僅宣稱「各國一致同意有必要保障技術安全」。至於關於經濟安全的單獨聲明,據報亦不會點名中國,知情人士透露,除進行供應鏈合作以減少對華依賴外,「G7不太可能就新的具體經濟安全工具達成共識。」

《紐約時報》分析稱,懸而未決的美債違約危機和美國國內政局動盪,始終讓盟友感到不安,「近年來,美國盟友更頻繁地預計美國會出現一定程度功能障礙。政府關門期限延長、銀行危機陰影未散、債務上限問題重重,甚至涉及難以想像的政治暴力,促使外國領導人要考慮美國的不可預測性。」

亦有盟友私下擔憂,美國的全球影響力正在下滑。英國《經濟學人》日前報道,部分日本官員私下認為,西方似乎無法說服諸多發展中國家,認可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秩序。日本官員也聽到多國抱怨美國政局混亂、貿易保護政策嚴苛,反而是中國決策穩定,在基建設施方面樂於協助發展中國家,吸引力遠勝美國所謂民主說教,讓許多國家開始更願意與中國交流。

日媒:不要把廣島變政治騷

《金融時報》指出,美國總統拜登政府近期開始引述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說法,有意強調對華政策是「去風險」而非「脫鈎」,試圖避免展現咄咄逼人的對抗姿態。中歐之間深厚的經濟關係,也讓歐洲各國不願緊跟美國反華,尤其不願成為中美之間的戰場。有歐盟官員就私下表示:「我們不會把今次峰會開成『反華俱樂部』會議。」

至於試圖大打反華牌的日本政府,反而被日本傳媒和輿論潑冷水,敦促「不要把廣島變成一場政治騷」。《朝日新聞》就指出,處於美國「核保護傘」下的日本,迄今未加入《禁止核武器條約》,岸田倡導所謂「無核世界」的說法顯得更難站得住腳。足見在內部重重分歧下,G7成員國對華戰略很難取得實質成果。

美憂「經濟脅迫」 中方:美才是脅迫外交始作俑者

◆ 民眾舉行反G7集會。 路透社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昨日的例行記者會。會上有外媒記者提問說:美國政府高官稱,七國集團(G7)峰會公報將對中國「經濟脅迫」表示擔憂。汪文斌對此表示,美國慣於指責別國,以大國地位、脅迫性政策、經濟脅迫方式要挾他國服從、搞脅迫外交,這是在用自身的黑歷史鏡像他國。

汪文斌稱,事實上美國才是脅迫外交的始作俑者,脅迫外交的發明權、專利權、知識產權,都非美國莫屬,今天,脅迫外交更是美國外交政策工具箱中的標配。為實現一己私利,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領域的遏制打壓,都被美用來在全球搞脅迫外交,世界各國深受其害,發展中國家更是首當其衝。

汪文斌說,美國出台《芯片和科學法》,要求接受聯邦財政援助的半導體企業不得在中國進行實質性擴張合作。美國對自己的盟友也下手狠辣,毫不留情,日本東芝、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等企業都曾是美國脅迫外交的受害者。若G7峰會要討論經濟脅迫問題,不妨先討論一下美國是怎樣脅迫其他6個成員國。

就美政府高官表示,今年G7峰會公報將強調對華去風險而非脫鈎,汪文斌指出,世界需要的是「去意識形態化」、「去陣營化」、「去小圈子化」。汪文斌說,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風險,是試圖把世界拖回冷戰年代的開歷史倒車行徑,這些風險無一來自中國,全部來自少數試圖給中國貼上各類標籤的國家。

汪文斌強調,過去10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超過七國集團國家總和。中國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不是挑戰,是穩定不是動盪,是保險不是風險。世界脫不了鈎,也不需要以中國為目標的「去風險化」,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另有記者提問,有關G7會議主席國日本考慮將如下的內容納入會議總結,即鑒於俄中兩國的舉動,需要維護和強化基於法治下的國際秩序。汪文斌回應稱,日方在談論規則和秩序前,首先應當停止強推核污染水排海計劃這一不負責任的行徑,應當明確重申遵守二戰後的國際秩序,旗幟鮮明地制止國內美化侵略歷史、為軍國主義「招魂」、「翻案」等開歷史倒車的行為。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