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協研究發現,不少分隔香港與內地的單親家庭遭受3年疫情打擊,經濟壓力十分沉重。

(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農曆新春佳節本是喜氣洋溢的日子,但香港仍有不少分隔香港與內地的單親家庭遭受3年疫情打擊,經濟壓力十分沉重。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昨日發表的研究指出,受訪的分隔兩地單親家庭的月入中位數僅得6,000元,只有23.1%的子女三餐飽足,近半子女更每天只吃兩餐。研究並指,不少家長因無香港身份證,無法負擔求診費用或要省錢留給子女看病,即使自己有病也拒絕求醫。社協指出,為避免本港貧窮情況持續惡化,特區政府應制定精準扶貧政策,將分隔兩地單親家庭列為支援對象,針對性地提供援助。

社區組織協會估計目前香港與內地有近10萬個跨境婚姻家庭輪候單程證,其中不少出現港配偶不幸去世、離婚或未註冊下配偶不知所終等情況,以致出現子女在港無人照顧的情況,而身在內地的單親家長長年只能持3個月的探親證來港照顧香港子女。

然而,根據民政事務總署及入境處數字,單程通行證持有人數目從2016年全年57,387人跌至2019全年39,060人,疫情期間更跌至2021年的17,919人。社協認為,名額並未被善用於幫助這些急需單程證來港定居照顧子女的家長。

社協於本月2日至7日成功訪問了52名分隔香港與內地的單親父母或子女,發現部分受訪者於疫情前在內地擔任銷售、美容等工作,惟疫情令兩地未能如常通關的3年間,26.9%分隔單親未能往返內地工作,19.2%家庭總收入減少。

逾七成家庭需節衣縮食

受訪家庭的月入中位數為6,000元,只及全港住戶月入中位數27,500元的21.8%。同時,只有23.1%受訪家庭的子女每日三餐飽足,不少家長更只能自己不吃而省給子女吃,甚至進食過期食物。

疫情期間,73.1%受訪家庭的開支增加,不少家庭要向親友借錢、暫停子女參加課外活動及節衣縮食。

調查並指,疫情前57.7%受訪家長需要每3個月定期回鄉續探親證,除增加金錢負擔外,亦要為子女向學校請假,影響他們學習進度。

社協指出,現時跨境夫妻一般分隔4年便可申請團聚,受訪的單親家庭雖然有些配偶已去世、有些已離婚或離棄母子,但全都超過4年,73.1%更等了11年或以上;成為單親後,等候團聚中位數也長達11年。

上山摘野菜 劈柴煲水過活

居於山上鐵皮屋的藍女士在昨日的記者會上指出,她本於2018年獲批單程證,惟丈夫突然離棄她及拒簽文件,故至今仍無法領取單程證。過往,她會返內地工作賺錢供女兒補習及參加課外活動,惟疫情下往返兩地困難,決定留港照顧女兒,但因無身份證無法工作,只能靠領取綜援過活。

她慨嘆曾無法支付交通費用,又曾上山摘野菜充飢,有時為節省水電煤更會上山劈柴煲水。踏入農曆年,她自言因無錢封利是而不敢外出,擔心收完別人利是後,無能力回贈。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指出,要解決跨代貧窮,分隔兩地單親家庭是其中一個關鍵的群組,應建立相關人口及經濟狀況數據庫並針對性地提供支援,包括盡快增加批核單程證等。

支援建議

◆建立分隔兩地單親家庭人口及經濟狀況數據庫,定期跟進

◆加速安排香港單親子女的內地父/母酌情批准單程證來港定居照顧子女

◆「一年多簽」探親政策應惠及子女為香港居民的單親父/母或再婚單親

◆行使酌情權,批准特殊困難的母親身份證留港照顧子女

◆恢復2003年前的優惠政策,內地來港照顧家人的雙程證人士可享用與香港居民相同的醫療費用

◆派發1萬元「基層生活津貼」並涵蓋分隔兩地家庭,18歲以下兒童亦能受惠

◆過渡性房屋應開放一定比例予香港小孩及其雙程證父母申請

◆盡快撤銷兩地通關的所有核酸檢測限制,令分隔兩地單親家長容易在內地找工作及來往照顧子女

資料來源:社區組織協會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