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專家指出,香港每天有逾五千宗新增個案,其中約兩成是兒童,而3歲以下幼童的疫苗接種率不足兩成,情況令人憂慮。圖為幼童接種幼兒版復必泰。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香港單日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繼續在五千宗以上徘徊,昨日新增5,723宗確診個案,並首次在本地感染個案中發現變異病毒株BF.7,再為疫情增添不穩定因素;保良局陳麗玲(百周年)學校其中一輛校巴亦爆疫,有關的學生暫停面授課一周。有兒科專家指出,香港每天有逾五千宗新增個案,其中約兩成是兒童,而3歲以下幼童的疫苗接種率不足兩成,情況令人憂慮。最近一名沒接種疫苗的31個月大男童,在感染新冠後併發嚴重壞死性腦炎死亡,令第五波累計10名11歲以下兒童染疫身亡。冬季流感高峰即將來臨,他呼籲家長盡快帶子女打齊新冠和流感疫苗,以築起保護屏障。

港首現BF.7病毒株本地個案

香港昨日繼續錄得多宗新變種病毒感染個案,包括首次發現一宗帶有BF.7病毒株的本地個案,及新增4宗BQ.1.1本地個案,XBB個案則分別新增兩宗本地及兩宗輸入個案。

不同的變種病毒愈來愈多,但香港兒童的接種率仍偏低,保護屏障不足。香港大學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葉柏強指出,早前一名未打針的31個月大男童染疫後併發急性腦炎,「不是普通的腦炎,是壞死性的腦炎,短時間內已出現腦水腫,腦爛的情況十分明顯。今年第五波疫情以來,不知不覺已死了10名11歲以下小朋友,當中大部分原本身體健康,只是沒打齊疫苗,免疫保護較差,不少兒童都是被身邊人傳染新冠病毒,令人傷心。」

目前,香港3歲以下幼童的首針疫苗接種率不足兩成,幼兒版復必泰疫苗已引入香港,但預約率仍不理想,他對此表示憂慮:「即使現在立刻打針,也要數月後才有足夠保護。幼兒版復必泰疫苗(劑量)只是成年人的十分一,但效果已十分顯著,可惜接種人數仍然偏低。期望進入冬天前,接種人數慢慢上升。接種第一及第二針,6個月至4歲小朋友須相隔8周,第二及第三針要相隔3個月,所以要5個月才可打齊幼兒版的復必泰,得到足夠保護。」

隨着學校陸續恢復面授課堂、社交活動漸趨頻繁,近日兒童感染鼻病毒或腸病毒等個案增多。葉柏強表示,參考其他國家及地區的經驗,新冠、流感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有可能同時爆發,增加醫療系統負荷,特別是80歲以上長者或幼童,受感染後風險較高。

學童戴口罩 難避近距離傳染

「學童即使戴上口罩,也很難避免近距離空氣傳染,如果未有接種疫苗,無足夠免疫保護,重症死亡風險高。」他支持在這段時間學校需要有安全的預防措施,包括要求每日進行快速測試,有助成功找出有早期病徵的潛在個案,減低學校傳播和爆發風險。

此外,疫情使不少青少年身心發展失衡,部分小學生每日只進行10多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即不足建議每天60分鐘運動量的四分之一,加上作息不定時的問題,容易導致肥胖;在家網課亦令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由平均每日2小時增加至每日7小時,有可能導致兒童視力受損,甚至導致黃斑病變、視網膜脫落、青光眼和白內障等長遠視力問題,葉柏強呼籲家長、教育界和特區政府留意下一代的精神健康,鼓勵及關心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重視高質素的親子關係。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