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雖然回軟,但供港食品及貨品價格仍受油價影響而上升。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投資者預期美聯儲(FED)將再次大幅加息以控制通脹,美元持續走強,人民幣離岸價及在岸價見兩年來低位。100港元由本月初只兌換到約81元人民幣,到近日則可兌換到近90元人民幣。香港衣、食以及日常用品大部分來自內地,人民幣匯價下跌有助本港緩和加風,其中糧油食品價格最顯著。有批發商指出,疫情下物流成本高企,只因近日內地食品來貨價因匯率下跌而回落,有助紓緩加價壓力。供港蔬菜及豬肉等來貨價已較之前下調兩三成,惟因其他成本仍高企,整體減價空間微,冀疫情持續穩定,避免經營成本大起大落。 

疫情加上油價上揚,使全球通脹升溫,但香港有九成食品來自內地,隨着人民幣逼近「九算」,紓緩加風。香港食品委員會主席吳永恩昨日對香港文匯報表示,人民幣回軟,對入口商來說能穩定食材的批發價格,抵消運費升幅,「疫情下運費升幅高達兩倍,燃油價格亦上升超過三分之一,令貨運成本高企,好彩人民幣回軟,抵消業界成本壓力。」

食米有存貨 未反映近期價格

米行商會監事李豐年則表示,由於大米進口商之前已購入不少白米作存貨,現時人民幣回軟暫未反映在米價之上,「大米唔同蔬菜及凍肉咁無存貨,入口商之前已入咗貨,日後再入貨時如果人民幣匯率都係咁上下,當然有利我哋入貨,市民唔使捱貴米。」

經營多間連鎖茶餐廳的稻苗飲食專業學會主席、金記控股主席徐汶緯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亦表示,香港的食肆主要依靠入口食材製作菜式,當中大部分也是來自內地,包括新鮮的蔬菜、肉類、雞蛋等,但仍有部分食材來自外地,如白米主要由泰國及越南進口,一些凍肉則來自海外其他地區。

他指過去兩年多受疫情影響,食材運費累計升幅已達三四倍,「好似內地食材,以往跨境司機直接到內地運貨來港,但在檢疫制度下,現主要由內地司機將貨物運到口岸,再轉交香港司機,因此運輸成本大增。」

不過,他表示食肆過去一直未敢加價,以免嚇走食客,經營者承受成本上升的壓力,以冀保持現金流繼續經營。

9月蔬菜每公斤批發價跌幅

食肆可紓緩加價壓力

早前內地部門為穩定輸港貨物供應,開設水陸通道運輸貨物來港,現時食材成本已回穩,加上人民幣回軟,對紓緩食肆經營壓力有相當大幫助,部分食材的來貨價也有下調,其中內地蔬菜、豬肉等來貨價已回落三四成,「對食肆來說幫助很大。」

他表示食肆亦有繼續購入外地的食材,如美國的食材以雞翼和凍肉等為主,但佔比不多,「唔會因為內地食材平咗就全部改用內地嘅貨,主要都係睇質量,如果一啲外地食材質量好,價錢唔係貴內地食材好多,都會繼續買一啲外地食材。」

他直言現時疫情未完全回穩,食肆經營環境仍然艱難,之前有三個月禁追租期,對一些食肆來說有紓緩作用,惟三個月期限已過,疫情仍高企,幸好不少業主也和食肆有協議,可分期攤還拖欠租金,讓食肆有喘息機會。

零售業減壓 網店成對手

(記者 文森)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昨日對香港文匯報指,香港除九成食材由內地入口外,還有不少日用品、傢具等貨品也由內地入口,人民幣匯率下跌,對有關的零售業界生意有幫助,但不少港人亦喜愛在淘寶等網站直接購買內地商品,故人民幣貶值亦會吸引更多巿民進行網購,對香港零售業亦帶來一定的競爭。

邵家輝表示,今年爆發第五波疫情,零售巿道較去年差,巿民消費意慾低,加上幾乎沒有遊客來港,令香港零售業巿道低迷,不少商舖也因無法維持收支平衡而結業,就算堅持經營的商戶,也面對運費增加、來貨成本上漲的壓力,而人民幣貶值,有望令內地貨品的來貨價下調,紓緩不少商戶的經營壓力。「其實好多商品也是內地製造,各行各業也有入口內地商品,不少日用品和傢具也是來自內地,人民幣匯率下跌,抵消之前增加的運費,可減低零售店舖的成本。」

不過,他表示現時港人也習慣網購,人民幣貶值令網上貨品的價格更便宜,對香港零售業亦造成競爭,「內地網購嘅貨品質素唔一定比喺香港買嘅差,而本港則對商品有一定安全標準嘅要求,巿民可以自由選擇,當然多人改為網購,對本地零售業會帶來一定影響。」

裕華:冬衣已訂未受惠

裕華國貨業務總經理孫伯揚則對香港文匯報表示,人民幣兌港元匯率下跌,暫未對該公司帶來即時影響,「因為冬季貨品一早已預訂,例如棉衣、棉被、羊毛衣等冬季衣物,要看下一輪訂貨時的匯率,才知來貨價會否有下跌。」他表示除衣物外,過年食品如臘鴨、臘肉等現時仍未訂貨,日後訂貨時才能反映匯價因素。

疫情影響整體零售業巿道,但孫伯揚表示藥物等商品甚受巿民歡迎,此外一些保健品、消毒用品、中成藥等亦一向有客源,茶葉亦銷情不俗,一些內地特產如菜乾、筍乾、黑木耳等亦受顧客歡迎,「一來我們國貨公司的來貨品質較高,另外要在超巿上架的門檻高,而且香港很多雜貨店亦結業,顧客要到國貨公司選購。」不過,他表示運費上漲亦令來貨成本增加。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