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受市場需求不足、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等影響,7月中國製造業景氣度重回收縮區間。國家統計局7月31日公布數據顯示,7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0%,比6月下降1.2個百分點,PMI指數由升轉降,且重新回到榮枯線以下。專家表示,7月經濟回升動力轉弱,反映需求不足、信心不足的深層問題仍未有效解決,需要宏觀政策進一步發力,盡快使投資、消費需求全面回暖,改善企業經營環境,嚴密防控企業倒閉潮。

同時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7月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8%,低於6月0.9個百分點,但連續兩月處於擴張區間。製造業和服務業兩大行業PMI齊降,拖累7月綜合PMI回落1.6個百分點,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繼續擴張,但步伐有所放緩。

「總體上看,中國經濟景氣水平有所回落,恢復基礎尚需穩固。」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數據認為,製造業PMI重回榮枯線以下,主要受傳統生產淡季、市場需求釋放不足、高耗能行業景氣度走低等因素影響。

7月份,由於國內高溫多雨天氣持續導致市場轉入季節性淡季,加之國內疫情仍呈散發態勢,外部形勢更趨複雜嚴峻,市場需求承壓,製造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降至49.8%和48.5%,比6月下降3.0和1.9個百分點,均位於收縮區間。

「調查結果顯示,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佔比連續4個月上升,本月超過五成,市場需求不足是當前製造業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製造業發展恢復基礎尚需穩固。」趙慶河同時指出,企業預期回落,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降至今年以來最低。

內地7月製造業PMI為49.0%,比6月下降1.2個百分點。圖為工人在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廠區包裝鋁卷。 新華社

企業生產經營條件須加快改善

7月份PMI指數由升轉降,且重新回到榮枯線以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這表明中國經濟內生性下行壓力較大。一方面,全力控制疫情影響,着力應對三重壓力的努力,正在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條件趨好;另一方面,散發疫情影響仍時有抬頭,需求收縮等問題累積時間很長,多重困難較長時間持續和疊加,使越來越多的企業陷於困境。

對於下階段宏觀政策,張立群提出,要堅決控制住散發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各種可能的新衝擊;全力加大應對三重壓力的宏觀政策力度並顯著增強政策效果,盡快使投資、消費需求全面回暖;齊心協力加快改善企業生產經營條件,嚴密防控企業倒閉風潮。

疫情漸受控 中國經濟料穩定恢復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分析指,製造業景氣水平回落,體現了社會需求有所不足,地產停貸風波對經濟產生一定衝擊,不過消費行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食品飲料製造、汽車製造等表現相對較好。非製造業PMI指數仍保持在較高景氣度區間,常態化檢測護航下,人員流動持續復甦,體現了消費、服務業仍有韌性。

從7月整體經濟看,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指出,7月經濟數據放緩已有預示。從高頻數據看,7月地產銷售再度轉弱、汽車銷售同比較6月放緩,整車貨運流量等指標由上行轉為大致走平。8月經濟能否回升比較關鍵,目前導致經濟放緩三個因素有所緩和。一是大宗商品價格7月下旬已呈企穩態勢;二則國內疫情在度過7月19日高點後逐步下行;三則地產銷售有所好轉,7月最後一周(25至29日)日均為51.3萬平方米,顯著好於前三周。後續隨着疫情再度實現有效控制,「用足用好專項債務限額」等政策穩增長繼續推進,中國經濟有望穩定恢復。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