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本港金融業啟帆遠航,日益壯大。由最初外資進入帶動融資及匯兌需求,到回歸前夕本港實施一系列大刀闊斧改革,後來藉國家改革開放「東風」,尤其是人民幣邁開國際化的步伐,以及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令香港金融業更上一層樓,奠定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行政會議成員、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由參與到見證本港金融業蛻變,對回歸25年本港貨幣金融穩定、完全無出現問題而深感欣慰,認為香港有幸獲祖國的強大支持,縱使遭受到數次環球金融危機衝擊,亦能安然度過,迅速復元。

本港歷史上只得一人被尊稱為「金融沙皇」,就是參與籌建金管局,並成為首任總裁的任志剛,他執掌金管局長達16年半,比其他大部分央行行長任期都要長,大半生都為香港的金融體系建設作出奉獻。無論是香港回歸前後,不少對本港金融體系影響深遠的決策都曾見其身影,包括參與設立聯繫匯率制度、成為本港引入離岸人民幣業務的奠基人等,絕對稱得上有份奠定本港金融基礎的「元老」級人馬。

◆ 任志剛稱,由參與到見證本港金融業蛻變,對回歸25年本港貨幣金融穩定、完全無出現問題而深感欣慰。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任志剛在接受訪問時謙稱自己只是「金融專才」,他指自己一路以來都專注在金融領域,「這25年,香港貨幣金融穩定完全無問題出現過,這個是令到我好欣慰的」,他的大半生都為本港金融業的發展出謀獻策,而在訪問之中亦不忘提及內地多年的相助,「在1997年之前有一段長時間,香港與內地相關部門已有緊密聯繫,強化、優化我們的制度,不斷改進,而且是居安思危地去做。」

互聯互通令港金融業更上一層樓

回歸後,任志剛主力為香港引入離岸人民幣業務,2001年他率銀行代表團訪京,在拜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會議上,首次提出在香港發展人民幣業務的可能性,兩年後,國務院批准香港開展個人人民幣業務,人民幣離岸市場揭幕。目前香港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處理全球75%離岸人民幣結算業務,去年經本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量逾7萬億元人民幣。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成功實施,也為之後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奠定基礎,令香港金融業更上一層樓。

他期望未來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可進一步加快,香港這一離岸市場也能在內地的資本開放項目裏「先行先試」,為國家貢獻更多。而香港亦有幸得到祖國的強大支持,縱使遭受到數次環球金融危機衝擊,最終都能安然渡過,迅速復元。

對於香港回歸25周年,任志剛形容這25年來的上半場,可以稱得上風起雲湧的一段時間,包括1997、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隨後科網股爆破,1998至2003年樓市爆破,樓價由高位跌了65%,然後2007年2008年有世界性金融危機出現,「嗰啲暗湧係非常之厲害,正是風起雲湧,要處理的問題亦較多,當然政府亦有出手,如2008年出了幾招去保障銀行體系健全。」

對回歸25年貨幣金融穩定感欣慰

而在處理完2008年金融海嘯的危機之後,他於2009年10月卸任金管局總裁,亦正正展開這25年來下半場的時間。他形容這25年來的下半場,是一個由風起雲湧變成風平浪靜的時間,縱使在2019年因為修例風波,加上2020年新冠疫情對金融直接衝擊,就算當時有人煽動要去擠提銀行、衝擊本港貨幣體系,本港貨幣都如此穩定,反映完全未有受影響,他再次感嘆「呢25年是令到我好安慰」。

展望未來,任志剛相信特區政府及政府各部門,特別是金管局,「能承傳到以往居安思危的做法,雖然在此風平浪靜的下半場,都應該居安思危地去思考現時有可能面對的難題,審視景況從而有備無患地去運作」。他又指現時香港有機會面對困難,包括多方面,短期而言視乎疫情發展及應對,例如在人流管制方面是否需作一些調整,好讓本港國際金融中心不要受太大衝擊及影響。

提防歐美調整貨幣政策帶來衝擊

另外,任志剛亦提醒需留意歐美國家因為通脹上升要調整貨幣政策、要加息、要縮表,這一連串舉動將為經濟及金融市場帶來怎樣的衝擊,以及帶來多大風險,「一旦這些風險出現時,如資產價格下調得比較急促,會否令到金融領域上有系統性問題出現,屆時又該如何處理」,他相信這些都是金管局人員由朝到晚都在思考的事。

百年大變局 寄語金管局居安思危

國家主席習近平近年多次提及,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時刻提醒需居安思危的任志剛,他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展望未來25年香港可能遇到的風險及商機,他最擔心的是「金融核彈」來臨,但相信特區政府及政府部門、尤其是金管局將承傳居安思危的思維。

最擔心美出動「金融核彈」

任志剛認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可能牽涉到地緣政治日趨緊張、中美關係演變等情況,需思考如美國將金融武器化,金融戰迫在眉睫,全球經濟及金融會否兩極化,全球化是否會倒退,倒退到何程度下對國家有何影響,或國家會如何回應美國舉動,而香港作為國家的一部分,同時沿用「一國兩制」去運作,將會對香港帶來何種影響,都是值得思考的。

而在美國將金融武器化背景下,任志剛坦言未來最擔心的就是「金融核彈」出現,因當香港想扮演內地與外地之間資金融通角色,就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功能,「如果未來金融基礎設施平台,並不容許香港好方便地用其他國家貨幣去做這些金融活動時,對香港發展可能會有影響」,「如果不可以用美元的話該怎做?外匯基金現時用作支持基礎貨幣的美元流動資產大概3,000億美元,是否要將有關資產撥作其他資產,如果突然將3,000億美元資產撥去第二個市場將會帶來幾大影響?美國會有何反應?」

不過他重申不覺得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有需要去到完全脫鈎的地步,然而即使日後事情發展至此地步,他亦相信屆時國家及香港都會有方法應對。

同時,任志剛又認為目前的局勢,對香港是有危亦有機,表面上兩個國家刀來劍往,「如果香港在這個形勢下,可以替兩個國家在經濟金融上繼續扮演一個更加重要角色,對香港而言是機遇。假設美國制裁中國,香港因為有不同制度及做法,美國的制裁亦未必會在香港實施,屆時香港將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港在中美間可扮演更重要角色

展望未來25年,環球經濟危機四伏下,有建議指新一屆特區政府宜設立應變核心小組,以應付突發金融危機,而任志剛正正在建議成員名單之上。他在回應有關建議時指,「居安思危一定需要,有備無患這個思維一定是非常之重要」,亦深信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現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都有此思維,有信心候任行政長官能夠找到一個很適合做這些工作的團隊,去推動香港做應該做的事。

外圍多變 聯匯有優化加強空間

港元聯繫匯率制度(下稱「聯匯」)推出至今近40年,協助香港安然渡過了大大小小難關,算得上推行聯匯背後的靈魂人物的任志剛,他受訪時指一如既往支持聯匯無需改變,惟隨外圍環境不斷變化,聯匯亦難免會有優化及加強空間。

聯匯源起1983年中英談判引發港元危機,其時港元兌美元大瀉近五成,同年政府宣布實行聯匯制度,並交由時任首席助理金融司的任志剛協助推行,「我在1983年聯匯制度成立當日起到現在,都是如此支持呢個制度,我仍覺得呢個制度對香港是好適合,是無需要去作根本性改變」。

任志剛指出,其實聯匯制度這些年來都曾多次優化,包括2005年5月推出三項措施優化聯匯,他坦言不是預知2005年7月人民幣需要匯改,有可能會對香港帶來衝擊而預先優化制度。香港當時的目的是消除在聯匯制度下港元匯率可轉強程度的不明朗情況,減少港元被用作投機人民幣升值的工具。他透露當年人行行長周小川向他明言,「你做了這件事(優化聯匯),對我們也好些,我們可以放心去匯改」。

大前提續用美元作貨幣錨

任志剛認為,作為特區政府及金管局一定要知道,在當地金融領域上大眾利益是什麼,如果有關制度是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在持續的運作中,是有需要因為不同事件及形勢轉變,而去強化有關制度,「這個制度是要長期堅持,但不等於無改善或者強化空間,這些要視乎金管局看法,不過優化聯匯大前提是可以繼續用美元作為一個貨幣錨。」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