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滿完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的3名中國航天員成功返回地球,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昨表示,今年計劃完成太空站在軌建造。中國航天員創造連續在軌飛行時間最長紀錄,拉開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大幕,中國載人航天發展的速度舉世驚歎,亦令港人對國家綜合科技實力和背後綜合國力的強大深深自豪。國家航天成就是最生動實在的國情、愛國教育教材,政府和社會各界要善用國家航天成就,激勵港青更熱誠地投身國家科技發展和國家建設,成就美好人生。

神舟十三號乘組共在軌飛行183天,創造了多項新的航天紀錄,包括中國航天員連續在軌飛行時間的最長紀錄、中國女性首次出艙活動、神舟飛船首次太空徑向交會對接、神舟飛船首次快速返回等,標誌着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完美收官,同時也拉開了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大幕。國家計劃今年內實施6次飛行任務,空間站的三個艙段將形成「T」字基本構型,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中國按嚴謹緊湊既定計劃順利推進太空站建設,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尖端科技的強大綜合實力,以及背後作為基礎支撐的國家綜合國力的強盛。港人和內地民眾、海外華人一樣,為國家科技實力和強盛國力而感鼓舞、自豪。

中國是探索太空的後發國家,但發展速度令世界驚歎,如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載着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飛上太空、2020年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攜帶月壤返回地球、2021年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載的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成功着陸等。短短幾十年時間內,中國自力更生,發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攻關的航天精神,一步步具備了成為航天強國的能力。國家航天飛速發展,帶給香港發揮科研優勢、參與國家項目的良機,香港理工大學成功研製並交付的「火星相機」,正是香港參與國家航天任務的典型代表。香港擁有雄厚科技基礎、高素質科技人才,國家大力支持香港參與包括航天任務在內的國家重大科技計劃,國家太空站今年完成在軌建造後,將轉入為期10年以上的應用與發展階段,這將帶給香港參與國家太空事業的良機,香港科研界要牢牢把握。

特別要看到,此次神舟十三號乘組進行太空授課時,特別重視香港的參與。2021年12月9日,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香港中小學生與澳門、北京、四川汶川等地學生一起參與;2022年元旦,3位航天員與來自香港大學等高校學子一起共話「太空夢」等,顯示國家高度重視香港和香港學生。國家巨大航天成就及蘊涵的航天精神,是香港最好的國情和愛國教育教材,中國首位飛上太空的楊利偉訪港、神舟號飛船實物及珍貴月壤在港展出、擔負國家重大航天項目的科學家團隊訪港等活動,每一次皆激發出港人對國家科技及綜合實力的熱切關注和無比自豪,激發出港青對航天科技的巨大興趣。特區政府及各界要把國家航天每次重大進步,作為推進國情和愛國教育的重要契機,培育港人愛國情懷,激發港人更加熱誠地投身國家高新科技發展和國家建設之中。

責任編輯: 于丁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