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邵穎)香港第五波疫情持續近三個月,累計死亡人數昨日達7039人,再多151名患者離世,死亡率上升至0.63%,其中96%是65歲以上長者,80歲以上長者佔整體的71%。昨日新增8037宗個案,連續兩日新增量少於一萬宗。衞生防護中心形容是「好現象」,但指出數字仍處高水平,暫時無條件放寬任何社交距離措施。

圖:第五波疫情累計死亡人數昨日達7039人,其中80歲以上長者則佔整體的71%。

生命至上。多名新冠肺炎逝者家屬向《大公報》表示,悲劇一宗都嫌多,市民的訴求只是家人平安、生活如常,希望政府做好防疫和配套工作,減少悲劇發生。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表示,新增確診個案連續兩天在一萬宗以下是好現象,反映疫情相對穩定,但強調8000至10000宗新增確診仍屬高水平,明白市民抗疫出現疲態,但強調需在關鍵時刻繼續嚴守社交距離措施,避免群聚,不要有跨家庭聚集。他提醒,社區仍有大量傳播鏈,放鬆可能會導致疫情反彈。

強制檢測安排方面,樣本的採樣數字有上升,前兩天每日有七萬市民做檢測,至現時有約6%屬確診個案,當局將再巡查個別強檢大廈。

快測陽性應兩日內呈報

歐家榮說,目前大部分市民都遵守社交距離措施,家居接觸者風險較高,因此暫時的檢疫安排集中在家居接觸者,但如果個案持續回落,人手和檢疫設施等能配合到,有機會做回清零階段的接觸者追蹤。歐家榮提醒,市民若快速測試呈陽性,應在兩日內呈報,因政府需盡快向患者發出隔離令及檢疫令。如時間已過數日,就不能做到公共衞生措施,難以進一步截斷傳播鏈。如有特殊情況,如長者上網有困難等,市民可打熱線求助,有關部門將會了解沒有呈報個案,將個案逐一分析是否有理由可讓市民補報,隨後重發隔離令及抗疫包。

過去一日的死亡個案中,包括五名較年輕的患者,年齡介乎57至60歲之間,其中一名無接種疫苗的57歲外籍男患者,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3月21日到廣華醫院急症室求診,有肚痛、四肢無力及肺炎情況,兩日後轉到伊利沙伯醫院,昨日心臟停頓,搶救無效。

院舍方面,再多一間殘疾院舍「失守」,涉及一名職員和一名院友染疫,累計285間殘疾院舍曾爆發疫情或有確診個案。

責任編輯: 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