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四波疫情繼續肆虐,近期中國境外輸入壓力不斷增大,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周召開會議,再次強調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盡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

然而,特別是2021年年中以來,伴隨德爾塔、奧密克戎等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全球大流行,一些西方國家在自身應對疫情不力的情況下,不斷對中國持續推行的動態清零方針加以詬病。

圖為3月13日,居民在天津市西青區中北鎮錦曦花苑社區核酸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新華社

西方的歪曲攻擊主要集中在所謂的中國不計成本抗疫、擾亂全球供應鏈、阻礙國際商務交往等方面,實質上是對中國所秉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國家治理體系、基本國情的不解、歪曲和誤讀。

中國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一些西方媒體發文認為,中國保持動態清零成本過大。

事實上,中國的動態清零不是要追求零感染,而是要盡快把疫情控制住。在中國國家疾控局首任局長王賀勝看來,動態清零的目標恰恰是追求最低的社會成本,符合中國國情與科學規律。

圖為3月23日,上海閔行區吳涇環衞公司垃圾清運車排隊前往隔離垃圾處置場。上海對封控場所內的垃圾「日產日清」。新華社

2020年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始終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確實付出了不小的成本。

「但生命至上,這是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因為經濟的損失可以補回來,人的生命如果失去就不會再來。」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說。

在不斷深化對新冠病毒認識,不斷深刻把握防疫規律的基礎上,中國已在新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對新冠病毒感染者採取分類收治措施,其中輕型病例實行集中隔離管理。此外,增加抗原檢測作為補充,居民購買自測的抗原檢測產品不需要備案。

在最新版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中,核酸檢測範圍由「全員」變「區域」,更加突出強調科學和精準劃定。

中國領導人表示,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

圖為1月9日,在天津市南開區鼓樓街道一處核酸檢測點,志願者(右)用廣播喇叭提示市民核酸檢測注意事項。新華社

中國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美國《華爾街日報》今年2月發文稱,「中國新冠動態清零策略帶來供應鏈風險,全球經濟面臨威脅」。

中國是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GDP增長8.1%。今年3月,中國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則將2022年全國GDP增長目標定為5.5%左右,並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將實施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中國也是全球12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的第一大貿易夥伴,2021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創歷史最高紀錄。近10年來,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穩定在30%左右。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看來,中國與世界聯繫緊密,一舉一動都對世界有着重要影響,動態清零展現的是中國抗疫的適應性調整機制。

圖為3月20日,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的興隆山保稅區方艙隔離點正加緊建設。新華社

中國工信部總工程師田玉龍表示,目前的經濟增長特別是工業經濟增長數據表明,中國疫情防控政策對產業鏈、供應鏈是有利的,堅持這個正確的防疫策略,中國才能在全球率先復工復產,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安全才得到了保障。

中國各級政府組織壓實責任保障安全

美國之音網站上周末發文稱,清零政策已從各方面影響人們的工作生活。

動態清零的核心是快速反應、精準防控。以直轄市天津為例,今年1月進行的四次全員核酸檢測速度越來越快,第四次採樣過千萬僅用時4.5小時,且封控區域精準到商戶、單元。

「疫情面前,我們反應迅速一點,居民的風險就能降低一點,我們緊張一點,老百姓的壓力就小一點,辛苦一點沒什麼。」天津南開區水上公園街道欣苑公寓社區書記鄭媛說。

秉承動態清零的政策,中國壓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要求,從嚴從實開展防控工作,加強對疫情重點地區的防控指導,快速控制局部聚集性疫情。

圖為1月17日,天津地鐵11號線5標段項目部,疫情之下地鐵建設不停歇,工作人員進入隧道前接受體溫檢查。新華社

「我非常欣喜地看到,這次上海在防控的最艱苦階段,除了管控區域人員的生活與工作受到部分影響之外,整個城市在正常地運行。」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說。

張文宏表示,隨着抗疫進入深水區,動態清零的策略得到了更清晰的貫徹,所謂「動態」的內涵展現出了更多的治理智慧和多樣性。

中國根據疫情防控需要保障外資企業正常經營

英國《金融時報》發文稱,很多外企對動態清零有怨言,因為他們許多生產活動依賴外國專家入境對機器進行調試和升級。

中國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說,中國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採取了必要的出入境限制措施,這既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體現,也是保障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

圖為3月21日深圳沙河西路晚高峰時段的車流,當天起深圳有序恢復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新華社

「中國通過開闢快捷通道、包機直航等方式,儘可能保障外資企業必要的人員流動需求。」宗長青說,中國會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動態調整來華人員入境政策,爭取早日恢復正常的人員往來。

常態化疫情防控以來,中國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不斷提升分區分級差異化精準防控水平,快速有效處置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2021年,中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首次突破1萬億元,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37.9%。與此同時,中國已累計對外提供新冠疫苗超過21億劑。

「中國的援助也是在幫助國際社會盡快克服疫情,恢復正常秩序,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中國和國際社會的交往。」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新聞發言人郭衛民說。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