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政府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構建面積達300平方公里「北部都會區」的願景,長遠可提供逾90萬個住宅單位,加上此前提出的「明日大嶼」計劃,在大嶼山南部興建1000公頃的人工島,有望徹底解決香港的土地房屋問題,但外界擔心「北部都會區」和「明日大嶼」願景將為公共財政構成沉重壓力。大公文匯全媒體就此訪問立法會選舉港島西地區直選兩位候選人,了解他們如何看待此事,並有何良策幫助香港解決土地房屋等深層次問題。

圖為「明日大嶼願景」概念圖。(資料圖片)

葉劉淑儀:「北部都會區」勝「明日大嶼」

立法會選舉港島西候選人、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表示,「北部都會區」將開拓約600公頃住宅和產業用地,亦規劃了4條鐵路,如果政府同時進行「明日大嶼」填海工程與發展「北部都會區」,將需要輸入大量勞工,材料費也水漲船高,令工程嚴重超支,認為應優先發展「北部都會區」。

葉劉淑儀認為政府無法同時應付「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發展。(中新社資料圖片)

葉劉淑儀解釋,「明日大嶼」計劃預計將提供約40萬至70萬人居住,若只是興建一條鐵路和鏈接路,將無法應付區內龐大的人口需求,並且香港近年來所有的大型基建工程都有延誤和超支的情況,包括屯赤隧道延誤2年,屯馬線延誤6年,紅磡至金鐘過海鐵路延誤2年等,「所以政府說花費6000億就能完成填海幾乎是沒可能的,也很難在10年內做到,而且大規模填海也會影響生態和漁民的生計。」

葉劉淑儀續稱,中部水域填海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工程師提出,但如今「明日大嶼」距離大灣區較遠,對於香港未來融入大灣區的發展不理想,強調「不能過渡簡化『北科技,南金融』的概念,香港經濟若沒有增長動力,建設多一個中環都只是空置大廈,長遠必須要與大灣區合作發展。」葉劉淑儀還認為,「明日大嶼」填海工程需時,政府應積極考慮重置葵涌貨櫃碼頭方案,指政府在這方面是有點議而不決。

此外,葉劉淑儀還提到,「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要有新思維,在鐵路興建上要引入競爭,打破港鐵壟斷,基建上積極輸入勞工,再配合訂立新的法例,繞過殖民地時期的程序,提升土地審批程序及收地速度,從而壓縮整體的發展時間。

陳學鋒:「明日大嶼」可成為香港西部金融及交通樞紐

立法會選舉港島西候選人、民建聯副主席陳學鋒則認為,「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應同時發展。他表示,「明日大嶼」能夠提供全新的土地,對比起發展新界北在收地和規劃程序上相對簡單,工期較快,而且香港未來「北科創,南金融」的發展格局,也要依靠「明日大嶼」所提供的土地發展,強調「明日大嶼」西面靠近港珠澳大橋,東面連接港島,可以完善香港西部交通網絡,緩解東涌未來新增幾十萬人口的交通壓力,是香港未來的金融核心地帶與交通樞紐,也是連接大灣區西門廊的重要戰略位置。

陳學鋒表示,「明日大嶼」可成為香港西部金融及交通樞紐(點新聞記者李斯哲攝)

對於外界擔心兩大基建工程同時開工導致人工和材料成本過高,陳學鋒表示,「香港過去一直處於單核狀態,一段時間只能做一件事,阻礙發展進程,應採用多核運作模式。」他認為,「北部都會區」以基建為主,而「明日大嶼」是填海工程,涉及不同工種,認為同時施工沒問題,若缺少工人,可在保障本地工人就業的情況下輸入外勞。「事實也證明許多坊間認為的『大白象』工程,長遠上能夠創造營收,而且在全球建築材料上漲的環境下,越早施工,成本越低。」

按照政府計劃「明日大嶼」最快在2034年有房屋供應,陳學鋒建議,政府可推出10年的遠期樓花計劃,提前向市民出售居屋,認為此舉可以令年輕人心裏更安穩,樹立奮鬥目標,幫助他們成家立業及向上流動。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亦多次致電立法會選舉港島西選區另一位候選人方龍飛,惟截止至發稿前,仍未收到回應。

報名立法會選舉港島西地區直選的有:1號葉劉淑儀、2號陳學鋒、3號方龍飛。

2021年立法會選舉專題
責任編輯: 于丁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