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政府統計處於日前公布了1986年至2020年香港死亡趨勢,香港繼續成為全球最長壽的地區,2020年出生的男女的平均預期壽命分別為82.9歲及87.95歲。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於昨日發表的網誌上指出,由於平均壽命是以同年每個年齡的死亡率計算得出,因此若一如過往般假設死亡率下降趨勢持續,推算去年出生的嬰兒的平均壽命應會接近100歲,建議市民購買終身年金,以保障長壽所帶來的額外財政風險。

根據統計處數據,一名於去年剛出生的男嬰的平均預期壽命是82.9歲。不過,羅致光指出,因有關結果是以同年每個年齡的死亡率計算得出,若從過往香港死亡率的變化趨勢來看,當去年出生的男嬰成長多年後,他們的死亡率都很大可能會較去年時同齡的死亡率為低。

他假設死亡率下降趨勢持續,粗略估計去年出生者平均壽命將接近100歲,相信到了2090年,他們70歲便退休的機會應該十分之低,「若是22歲大學畢業,要平均工作半個世紀,在世上還會平均活多近80年,我們要想想未來的教育應走的是什麼方向。」統計處於去年公布的人口推算,到2055年時香港的百歲長者將有40,610人,數字更極有可能被低估,羅致光建議市民購買終身年金。

●羅致光料未來港人平均壽命近百歲,籲買終身年金保障生活。資料圖片

保障長壽帶來額外財政風險

鑑於香港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更多5年,羅致光更建議男士若太太沒有退休金或強積金,應為她們買多一份年金。他假設一位男士在65歲時為自己與同齡配偶各買50萬元公共年金,以後每年可合共領取66,600元,到90歲時將已合共領取166.5萬元;到100歲時將已合共領取233.1萬元,「如果是過百歲人瑞仍可繼續領取下去。有關安排一方面保障她們比你們長壽所帶來的額外財政風險,亦讓她們每月都有穩定收入,兩老的家庭也會和諧多一些。」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昨日在一個場合上表示,多個地區都面對人口高齡化問題,並舉例指如預計長者在安老院舍住約5年至10年,但由於平均壽命增加而令他們住20年,院舍的數目便要大增,同時應做好長者居家安老的工作,讓長者不用太早入住院舍。

他建議特區政府多做研究,並針對人口高齡化或令安老院舍及社區照顧的需求增加、使用服務時間更長,導致供不應求而及早規劃,同時一併考慮住屋、交通、康樂文化等配套設施是否足夠。

責任編輯: 秦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