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邵昕)香港與深圳只有一河之隔,但在兩地實施嚴格「控關」的情況下,這可能是世上最遠的距離。昨日,不少跨境家庭絡繹不絕到達港深兩地邊界處,隔岸訴說情深說話,一聲聲「愛你」、「掛住你」、「謝謝你帶我來這個世界」……響徹兩岸,不少人熱淚盈眶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訴說疫下分隔兩地的辛酸,「控關兩年,身邊不少朋友,談戀愛的(跨境情侶)已分手,沒有孩子的(跨境夫婦)就離婚,我為凝聚家庭,只想努力將日子過下去。」隔着鐵絲網及深圳河相見的心情五味雜陳,只盼兩地盡快正常通關,他們並會全力配合所有防疫要求,包括打疫苗、使用追蹤程式等,期望兩地政府因應跨境家庭的需要提供相關配額。 

新界香園圍與深圳屋苑帝景台只隔着一條深圳河,昨日一對對情侶、一個個跨境家庭絡繹不絕到達兩岸,上演咫尺天涯的疫下故事。沈先生在深圳對岸不停揮手,情不自禁在眾人前大喊「愛你」,讓港方的沈太太感動不已,「沒想到能那麼近,好像真的親身見到面一樣。」兩名子女亦非常激動,8歲的大兒子忍不住喊出:「爸爸你飛過來吧。」逗笑了父母。

●疫隔兩地下,兩個小朋友見到爸爸沈先生後,非常激動。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 沈先生與兒子視像對話。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何時才能越過鐵網見面?」

沈先生通過視像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說,相比視訊,這樣的見面方式讓他感到更加真實,但開心之餘也有一份心酸,「心情很複雜,不過百米的距離,見一面如此艱難,何時我們才能越過這一道鐵網真正見面呢?」

這一家四口在疫情爆發後,初時因為香港學校實施網上授課,沈太便與子女到深圳與丈夫團聚,但隨着疫情緩和,學校恢復面授課程,他們不希望耽誤子女學業,沈太便帶着兩名子女回港,自此一家人便兩地分隔,沈太一力承擔照顧子女的重任、致力維繫家庭,十分吃力,沈太說:「控關兩年,身邊不少朋友,拍緊拖的(跨境情侶)就分手,沒孩子(跨境夫婦)就離婚,我們只想努力將日子過下去。」

近日,香港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漸露曙光,沈太已急不及待配合兩地的防疫政策,「我準備下月去打第三針,小朋友年紀小不能接種,大人的防護更要做好啲。無論是港版健康碼,還是兩地政府互相追蹤行程,我們願意全力配合,只希望與家人近一些、再近一些。」但她也擔心,恢復正常通關初期有配額制度,跨境家庭未必是首批受惠,「擔心商務人士先行,而且名額唔多會搶不到,只希望政府能夠為有家庭團聚需求的人士提供足夠配額。」

女生日見母 「謝謝你生我出來」

梁太是另一名來香園圍與深圳的母親隔岸相見的市民,昨日更是她的生日,她向對岸76歲的媽媽高聲呼喊:「媽媽,謝謝你生我出來,好感恩你!」肉麻說話或者零距離見面時,她會難於啟齒,反而隔着深圳河,她更能大膽與其他人一起分享埋藏心裏的說話。

她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今日(昨日)是我媽媽的受難日,疫情前每年都會與媽媽一起度過,如今卻因為疫情分隔不能陪伴。疫情讓我更加珍惜家人,不知下次見面是何時,這些感恩的話我想親口當面向媽媽講出來,而不是透過冷冰冰的電話。」

今年生日,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兩地回復正常通關,使她有更多時間陪伴媽媽。「大家都不希望因為家庭的團聚為兩地帶來疫情風險,那就一定要跟足政府的要求與步驟,全力配合防疫措施,將傳播風險降到最低。」她表示,雖然正常通關初期的規模細,但有個盼頭總好過「無希望」,「我相信規模會逐步擴大,我們終有與家人團聚的一日。」

鐵先生:聽到聲就更想抱抱他們

(記者 邵昕)千辛萬苦,港人石女士帶着次女和兒子從市區來到香園圍,次女小夕甫到埗便急不及待撲向鐵絲網上,高聲呼喊:「爸爸!」對岸的爸爸鐵先生馬上不停向他們揮手。小夕說已經數不清有多少天沒親身見到爸爸,「已經好耐好耐,我好掛住佢!」眼淚不停在眼眶內打轉。

石女士帶着兒女與隔岸的丈夫鐵先生見面。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苦候兩小時 換來片刻見

為了這次見面,鐵先生提早兩小時到達深圳的帝景台,終於見到魂牽夢縈的家人,雖然苦等兩小時只換來片刻相聚,但他透過視像電話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一切都值得,「電話始終有點失真,可以肉眼見到他們、聽到他們的聲音,感覺很好。」

對於需要工作和上學的跨境家庭來說,騰出14天時間接受隔離檢疫並不是一件易事,鐵先生疫情後因為工作需要而獨自留在深圳,妻子石女士則留在香港照顧三名仍在求學階段的兒女,一家五口自今年暑假一別後,便是數月未親身相見。

鐵先生透過視像電話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說,因自己在深圳有工作在身,而子女又需要在港讀書,為一家團聚,疫情前自己每天會往返港深兩地,但隨着疫情爆發,兩地採取「控關」措施,他只能獨留深圳,「為咗份工,一家大細仲要靠我(搵錢)。」

鐵先生說,如今3名小朋友要靠妻子一人照顧,自己總擔心妻子太過勞累,更為不能為妻子分擔重責而感到內疚,「今日(昨日)親耳聽到佢哋把聲,就更加想抱抱他們,但這個願望現在難以實現。以前妻子帶兒女出去旅遊,多久沒見面都不覺得有什麼問題,這次分開,我時刻思念佢哋。」

願配合防疫 一家盼團聚

石女士則表示,子女學業為重,如今香港學校已復課,寒假只有十幾天,甚至不夠返內地用作隔離,雖然丈夫願意以「回港易」赴港,但回程也要在內地檢疫,勢必影響工作,一家人現在最期盼的是盡快恢復正常通關,「我哋好願意配合政府任何的防疫要求,也希望(特區)政府可以正視我們的需求,讓我們這些有需要的跨境家庭,能夠一家團聚。」

于先生:感慨阿仔長高了

「今日特意來這裏見深圳9歲的阿仔,佢由兩位姨姨在深圳照顧。同視像通話好唔同,佢長高不少,又開心又有些感慨,兩邊那麼近,但我卻要這樣才能見到自己個仔。」

于先生

疫情爆發前,于先生在港買了一輛單車打算送給兒子,詎料疫情爆發,父子倆為各自的工作和學業沒有時間請假隔離過關,至今一家人未能團聚,「該輛單車的尺寸可能已經唔合適,但近期陸續有恢復正常通關的消息傳出,有機會很快能團圓,禮物不合適可以再買,反正家人親情才是最寶貴的。」他說,能隔岸親眼見到兒子,心更安定,按捺不住將心中的思念喊出來,「聽到阿仔回應我話:爸爸好掛住你!我心中好暖。 」

鄺先生:隔網談心勝視頻

「女友在深圳工作,疫情之前每周都能見面,但疫情控關之後我們再也沒有面對面相見。現在她一個人在內地,好掛住佢,擔心佢食得好唔好、住得好唔好,有冇照顧好自己。」

鄺先生昨日到香園圍與女友隔岸相見,感覺與視頻談心截然不同,「雖然隔住鐵網和深圳河,但更親近、更有儀式感,希望下次再見面時,兩地已經恢復正常通關,我們會盡力配合措施,希望能盡快見到心愛的人,擁抱彼此。」

【話你知】香園圍成疫下「鵲橋」

(記者 邵昕)新冠疫情下跨境家庭要長期分隔兩地,但與深圳彼岸僅隔着90米闊深圳河的香園圍,成為了跨境家庭見面的「秘密花園」,在內地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台,更有網民製作見面攻略,紅透全網。不屬於禁區範圍的港方香園圍污水處理廠外有一塊空地,與深圳屋苑帝景台近在咫尺,被兩地親友形容是疫下見面的「鵲橋」,即使不使用望遠鏡,肉眼也可以影影綽綽望到對面岸的家人身影,大聲呼喊即可傳遞心中思念。

香園圍成為跨境家庭見面的「秘密花園」。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責任編輯: 秦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