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亞清)香港文化博物館今日(17日)起至明年3月舉行「實驗實驗展──榮念曾創作50年」,展出藝術家榮念曾多年來的跨媒體藝術創作,免費開放予公眾,展品包括榮念曾由1970年代開始創作的《天天向上》概念漫畫、被榮念曾邀請的不同界別人士所創作的「天天」塑像,以及結合香港傳統竹棚和花牌紮作工藝的大型竹棚花牌裝置「入門需知──花牌秘密花園」等,讓觀眾認識這位實驗藝術先行者多元化的藝術歷程。

作品「天天您好」。(主辦方提供)
榮念曾邀請不同界別朋友參與創作的「天天」塑像。(主辦方提供)

榮念曾自1970年代開展跨媒體藝術創作,包括電影、漫畫、裝置、錄像、舞台與概念藝術,並於1982年參與成立香港實驗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現為該團聯合藝術總監。榮念曾以舞台上下作為藝術實驗交流的平台,50年來不斷邀約來自不同媒介、地區及文化背景的藝術家,共同探索跨界創作及交流的無限可能性,也是國際文化交流及發展的倡導者和重要推手。

結合香港傳統竹棚和花牌紮作工藝的大型竹棚花牌裝置「入門需知──花牌秘密花園」。(主辦方提供)

此次展覽展示榮念曾不同階段的作品,也有其經典創作的重塑與延伸。展覽由康文署及進念·二十面體聯合主辦,香港文化博物館及進念·二十面體聯合籌劃,並由設計師劉小康、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胡恩威和進念·二十面體國際交流總監黃裕偉,擔任客席策展人。

展覽開幕禮日前舉行,嘉賓包括康文署助理署長(文博)譚美兒,榮念曾及其好友劉千石、胡紅玉及曾德成,以及署理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鄧民亮。榮念曾,劉小康,胡恩威,黃裕偉以及鄧民亮,出席傳媒預展。

鄧民亮(左起)、曾德成、榮念曾、譚美兒、胡紅玉、劉千石於展覽開幕禮合照。(主辦方提供)

一樓專題展覽館一及二的迴廊處,呈現榮念曾50年創作歷程時間軸展板。甫進入展廳,可見榮念曾由1970年代開始創作的《天天向上》概念漫畫、被榮念曾邀請的不同界別人士所創作的「天天」塑像。

胡恩威回應榮念曾「錄像圈」創作「錄像方之中國文化深層結構」。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李亞清 攝

展廳內,還有「錄像圈」、「錄像方之中國文化深層結構」等作品。胡恩威表示,作品是對藝術科技的探索:「『錄像圈』為榮老師1996年策劃的錄像裝置,由32部電視機組成,來自全球的百餘位藝術家每人製作3分鐘錄像而連接成一盒影帶,每部電視機不同步地播放該影帶。而『錄像方之中國文化深層結構』,是我回應榮老師『錄像圈』創作,透過12部投影器,投射出一系列的其劇目演出視覺影像。」

展場一隅。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李亞清 攝

亮點展品之一大型竹棚花牌裝置「入門需知──花牌秘密花園」位於庭院處,榮念曾講解:「我一直對傳統技術有興趣,希望以自己的創作,將香港傳統工藝變化成當代gallery(畫廊)。此次的裝置,以2014年我為美國史密森尼民俗節創作的大型竹棚花牌裝置為基礎,並加入成語元素等,比如『天天向上』、『勤勤洗手』,希望為作品賦予新定義。」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