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今屆政府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出開拓更多可供居住和產業發展的土地,建設新界北部成為「北部都會區」,面積達300平方公里,包括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整個都會區發展完成後,將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並提供65萬個職位,包括15萬個創科產業相關職位,一併解決香港住房、經濟發展問題,令人非常期待。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攝)

「都會區」是人心回歸工程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新界北部有7個陸路口岸同深圳對接,原本可以帶來商機。深圳在國家改革開放40年的的領導下,沿口岸不斷建設新中心,是系統化的城市遷移。過往新界北部一直無法發展,僅是今次「北部都會區」包括的北區和元朗,就有300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香港面積的1/3。現時共有約90萬人居於北區和元朗,但就業機會僅有10萬個。過往受到歷史因素影響,香港設立禁區以同內地保持距離,久而久之官員亦有類似心態,抗拒兩地融合發展。

劉國勳認為,公務員團隊以往認為邊境是香港最偏遠的地方,從而忽略新界北部發展。今次「北部都會區」的概念直接扭轉過往「分隔」思維、改以重視「融合」。近年深圳經濟增長迅速,新界北部若加強與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定有無限機遇。劉國勳相信,通過發展,北部亦可以成為香港中心,解決住屋難題、為香港經濟帶來增長和轉型,形容「北部都會區」是「香港人心回歸的最大工程」,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的一大重要平台。

一定要「基建先行」

發展「北部都會區」,劉國勳認為一定要「基建先行」。港鐵屯馬線已落實興建洪水橋站,預計2024年動工,至2030年啟用,至今需時長達10年之久。此外,今次「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亮點之一包括興建5條新鐵路項目。他強調,如何快速建成5條新鐵路對帶動整個城市發展十分重要,政府部門要有決心和思維。劉國勳建議引入「競爭」,例如由港鐵和深圳鐵路合作等。他續指,「北部都會區」需時20年,同國家「十四五」規劃、「2035年遠景目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存在時間差距,「香港亟需加速落實,以縮小同內地的差距」;而為加快速度,政府必須在釋放土地等政策和法例上「拆牆鬆綁」,簡化審批流程。

過往的目標是建成自給自足的新市鎮,但劉國勳直言「理想和現實有差距」。今次施政報告提出目標在「北部都會區」提供65萬個職位,他較為關注是否真的可以吸引各大企業在北部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不過他認為,政府帶頭遷去北部可以起到示範和引導作用。

政府主導 市場運作

但政府要改變以往的規劃形式,實現「政府主導 市場運作」,以科學院、工業邨為例,過往是先建設再找租客。未來可以先邀請國際及內地的龍頭企業來到北部發展,根據需要批出土地並興建科創中心、實驗室及寫字樓等,不僅可以加快速度提升效率,亦可增強外來企業來本港發展的意願。未來,香港與內地緊密聯繫的溝通機制,不僅限於特首與深圳政府部門,而是政府部門之間都可以暢通無阻溝通協調。

劉國勳指,選委、立法會議員和政府官員要共同推動政府修改包括城市規劃、道路工程、建築物及賠償等各方面的條例,令到從規劃到建築的速度都得以加快,同時減少不必要的公眾諮詢,真正恢復「行政主導」。另外,他呼籲政府成立專責部門,如新界北部或「北部都會區」辦事處,並主動搬遷一些政府部門至新界北,從而使規劃、審批、決策及執行各個流程得以加速。

責任編輯: 秦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