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香港由上月起至本月10日有79人因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而入院,當中7人死亡,部分人發病前曾經接觸鯇魚等淡水魚。衞生防護中心到部分患者曾到訪的荃灣楊屋道街市及元朗「雞地佳得香港實業有限公司」採集環境樣本及魚樣本,經化驗後屬血清三型基因序列型283(ST283),與最少32宗個案吻合。香港文匯報昨日直擊不少市民徒手揀魚。有醫生認為,短時間內出現多宗同類感染並不尋常,不排除海鮮和水產批發商源頭受污染,分貨到街市魚檔時再傳開,提醒市民要避免直接接觸海鮮。

●荃灣楊屋道巿政街巿淡水魚魚檔,仍有市民徒手揀魚。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爆發乙型鏈球菌的荃灣楊屋道街市昨日如常營業,不少淡水魚魚檔的員工已戴上膠手套,但香港文匯報記者目擊不少顧客仍「無有怕」,徒手揀淡水魚,他們表示習慣用手感受魚類的新鮮程度,「要用手撳吓、篤吓,先可以估計到啲魚死咗幾耐。」但這一個動作卻隨時招致奪命病毒入侵。

由上月至本月10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共接獲79宗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個案,涉及42男、37女,年齡介乎1個月大至96歲,衞生防護中心指,他們主要出現敗血症、腦膜炎、化膿性關節炎或膿腫或蜂窩組織炎等,並透露調查顯示,部分病人病發前曾接觸鯇魚等淡水魚,有人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時手部更帶有傷口。

化驗分析顯示,其中最少32宗個案屬於血清三型基因序列型283(ST283),與部分患者曾到訪的街市採集的環境樣本和魚樣本的基因排序吻合,衞生防護中心認為,病人感染可能與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時,手部帶有傷口或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魚有關。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雖然新加坡曾報告與淡水魚有關的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個案,但他指出魚類帶有這種病菌的情況並不常見,感染此病菌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因為本身疾病令抵抗力下降,估計今次爆發只是偶發性事件。

曾祈殷:或批發時已受污染

不過,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接受傳媒訪問時指出,短時間出現多宗同類感染並不尋常,不排除水產在批發時已經受污染,擔心分貨到街市魚檔後會再傳開去,「一個魚檔有淡水魚的盤與鹹水魚的盤可能只是放旁邊。菌去旁邊都不意外,濺到旁邊都不意外。魚販可能都會觸碰完淡水魚再觸碰鹹水魚,變相你能否確保你買鹹水魚無事?」

曾祈殷引述醫學文獻指出,65歲或以上有長期病患人士一旦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每10萬名患者中會有4.7人死亡,提醒手部有傷口的人,處理未經烹煮的海鮮和水產前,除了要包紮好傷口外,亦要戴上手套。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