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7日公布,為紀念萬能旦後鄧碧雲逝世30周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電影資料館(資料館),於10月至明年2月選出18齣鄧碧雲的經典作,在逢星期五上午11時放映的「影畫早晨」節目中放映,讓影迷重溫鄧碧雲的風采。當中多齣電影更是首度在資料館放映,包括《繅絲女》(1955)、《三姑嫂》(上集、下集大結局)(1965)、《鐵嘴雞水鬼陞城隍》(1957)、《奇女薛一娘》(1962)、《彩鸞燈》(1960)、《天劍神筆》(1963)及《女俠脫脫兒(上集)》(1964),極為珍貴。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發售。

圖示《鳳閣重開姊妹花》(1954)劇照。(政府新聞處)

鄧碧雲(1926-1991)能勝任不同類型的角色,甚至反串生角,故有「萬能旦後」之美譽。她年少時,在廣州隨粵劇作曲家廖了了學習唱腔;來港定居後,再拜著名粵劇男花旦鄧肖蘭芳為師學藝。鄧碧雲從梅香做起,一直擔當至正印花旦,並於1947年自組劇團「碧雲天」。鄧碧雲對推廣粵劇文化貢獻良多,積極提攜和培育多位後起之秀。

於五十年代,鄧碧雲開始從影,在1950年至1990年間參演了超過280齣電影,且類型繁多,當中不乏改編自她的粵劇戲寶;亦創造出了不少經典角色,其演技令人拍案叫絕。鄧碧雲曾創辦三間電影公司,攝製46齣電影。鄧碧雲於八十年代復出,更憑電視劇《季節》中母親一角,成為街知巷聞的「眾人媽打」。

所有影片均為粵語。《南北媽打》設中英文字幕;部分影片設中文唱詞。部分放映設映後談,分別由鄧碧雲女兒雷靄然、鄧碧雲入室弟子陳嘉鳴、粵劇名伶阮兆輝、電影研究者阮紫瑩及吳岳清主講。

圖示《夜祭金嬌》(1954)劇照。(政府新聞處)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