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培養出一名奧運金牌運動員,需要多少人的努力?令一個冷門運動項目漸成主流,又需要多少代人的付出?令劍擊在香港掀起熱潮,金牌「劍神」張家朗應記一功,多年堅持下來的運動員亦是無名英雄。香港劍擊界「大師兄」之一的黃贊,於2002年開辦劍擊學校,翌年遇上沙士疫情,仍憑着運動員打不死的精神捱下來,一直默默耕耘。曾在其學校練劍6年的張家朗,日前在奧運男子花劍個人賽摘金,黃贊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對此表示感動,更相信可啟發不少小朋友夢想成為「下一個張家朗」。

黃贊於1982年已開始練習劍擊,2004年英聯邦劍擊錦標賽奪得男子花劍個人冠軍,是香港取得國際大賽冠軍的第一人。2004年至2007年,他更曾任香港女子重劍代表隊教練,見證劍擊在港的發展。

●黃贊。 網上圖片

他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劍擊在香港以往是比較冷門的運動,故於2002年開辦劍擊學校,希望將劍擊在社會推廣至普及化,但在開辦的第二年,即2003年就遇上了沙士疫情,幾乎全年沒有學員上課,在沒有任何收入下,又要支付租金、員工薪金,「差啲捱唔住。」

不過,憑着作為運動員的打不死精神,最後亦關關難過關關過。

讚小家朗專注力高

這個圈子有多小?小得張家朗亦曾為黃贊劍擊學校的學生。張家朗自10歲開始到黃贊的學校學習劍擊,至16歲加入港青訓練。黃贊表示,自己負責統籌訓練計劃,未有親身教導張家朗,但當時已被張家朗的表現吸引,「其他小朋友趁休息期間聊天、玩樂之際,他卻選擇獨自一人坐在角落,專注地觀看其他學員練習劍擊,我當時已認定他專注力比同齡的兒童高。」

●學員在黃贊開辦的劍擊學校練習擊劍。 網上圖片

張家朗在16歲時要轉為全職運動員,黃贊直言這是艱難的決定,因為沒有人知道這個決定會否太冒險,但張家朗堅持下來,「現在證明了他的決定正確。」

這個圈子亦小得即使黃贊已不再是張家朗的「校長」,亦見證到張家朗摘金時刻。當日,黃贊在日本千葉幕張展覽廳奧運賽場參與管理工作,兜兜轉轉,終見證了香港的奧運劍擊第一金,他直言相當感動。

他說,張家朗的身高固然是優勢,但更重要的是他有成熟的作戰心態,「家朗在八強中,能夠在落後6劍的情況下仍能沉着反勝,可見他能冷靜行事,加上體能教練馬路列齊奧和教練基連催谷狀態及劍擊技術,方能造就金牌美夢。」

明星效應催谷學劍熱潮

在香港社會,很多事講求明星效應,運動項目亦一樣。堅持推廣劍擊運動多年的黃贊,至近幾年終於見到曙光,因劍擊界開始出現多個「明星」,如「重劍女神」江旻憓,令劍擊開始為人熟悉。他認為張家朗奪金將為劍擊界帶來另一高峰,「張家朗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少小朋友會覺得張家朗可以奪金,代表自己也有這個可能性,可以成為下一個張家朗。」

黃贊的劍擊學校單是昨日已收到近60個查詢,「劍擊學校的暑期班以往一年只有100名學員,開班後都鮮有人致電查詢,但今日(昨日)卻收到近60個查詢。」

黃贊希望,這股劍擊熱潮能持續下去,支持香港再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劍擊人才。

現報名查詢潮 劍舍增聘教練

香港文匯報查詢數間劍擊訓練學校,發現不少學校自從前日起收到大量報名查詢。為應對迅速增長的需求,有培訓機構增開班級,亦有培訓機構需要增聘教練來滿足需求。

劍擊學堂課程總監胡先生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自從香港劍擊選手張家朗奪得港隊今屆奧運的首枚金牌,學校的查詢電話便響個不停,「十六強開始便不斷收到電話表示想報班,凌晨都仲有人問緊!」

他說,以往只有在暑假開班前會有較多人查詢,「今年第一次放假至一半突然湧入大量學員。」查詢人士中,以4歲至8歲的學生家長最多,亦有不少成年人,更有公司替旗下員工查詢有無體驗課程。

胡先生說,隨着需求的增加,教練的人手出現緊張,目前每個教練要較之前教多幾堂課。雖然休息時間減少,但能見到劍擊運動受歡迎,大家還是非常高興。

他直言,是次港隊拿下金牌,令全香港市民開始關注劍擊運動,不少人觀看熱血沸騰的決賽直播後,對劍擊產生興趣,從而慢慢去了解規則,再進一步去嘗試,希望未來更多人能從擊劍中找到樂趣,真的愛上這項運動。

另一間培訓機構劍舍LEHK Fencing的查詢熱線亦非常火。劍擊教練馬先生透露,決賽日後查詢人數呈倍數增長,花劍、重劍等不同類型的劍擊項目均有人查詢。

其劍舍正準備增加班級數量,同時因應需求招募更多教練,「劍舍收到的查詢中不乏中學生及成人,奧運賽事很好地推廣了這個項目,希望更多人能參與其中。」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