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煒光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演講說:「『十四五』是香港的最後機會」,一語中的!要抓緊「最後機會」,便必須有如臂使指的公務員團隊。否則,特區政府高層做了決策,具體執行的公務員卻大耍貓膩,更好的政策都無法落實。適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撰文指《需強化特區行政機關管治效能》,筆者十分讚成。謹在此狗尾續貂,提出管見。

筆者一向認為公務員的升遷必須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裏,故筆者十分讚成劉教授提出的「如果有合適人選,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也不一定要由有公務員背景的人出任」。現時不成文的慣例是: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位置一定要由資深AO(政務官,Administrative Officer)來出任,形成「AO自己來管AO的升遷和委任」的局面,令非AO出身的特首、司、局長,無法染指,實際上是架空他們,令他們成為「孤家寡人,無兵司令」。

此外,一眾處、署長等,很多時也是由資深AO出任,例如近一年也不清洗黑暴街頭文宣的是食環署,其前署長便是資深AO劉利群。又例如公開反對時任特首但卻照樣獲署任更高職位的顏武周,便是來自勞工處,而其處長也是資深AO。這些擁有極重要執行權的處和署長位置,是否一定要由AO壟斷?為確保時任特首的指令能得以貫徹,這些處、署長是否可以由時任特首委任具能力的愛國者出任?

除了局、處和署長,「公務員敍用委員會」的主席及其成員,也必須由愛國者牢牢掌握。現時這個委員會負責所有「公務員紀律個案」,可以是政府辭退不愛國公務員時的「攔路虎」。委員會主席是退休的資深AO,更重要的是這委員會就「頂薪點達政府總薪級表第26點(50,825元)或以上的人員的聘用和晉升事宜,向行政長官提供意見。」而AO起薪點剛好是總薪級表第27點,這等同所有AO的聘用和晉升都在這委員會的權力範圍內,也等同「由退休AO來掌控現職AO的晉升」,而退休AO深受英國人薰陶,對任何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年輕AO,都會視之為異類。這樣的氛圍下,年輕AO縱使有愛國心,也不敢表露出來,更絕不會主動報讀在內地舉辦的為期兩周以上的國情班,以免表現得太愛國,不符合AO的norms(行為規範),令自己的仕途蒙上陰影。

誠如劉教授所言:「這個班子能否有效領導公務員隊伍非常重要。為此,領導班子對高層公務員的升遷要有一定的發言權。」可惜現時AO晉升,由個人檔案到委員會審閱,基本上不在領導班子手中。除非你是AO出身,同聲同氣,遵守AO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英國人留下的「禮」和「樂」,否則連檔案也不讓你看呢﹗筆者當年身為新聞統籌專員(屬首長第4級,D4),也算是較高級的職位,名義上麾下有約10位由政府新聞處借調到特首辦公室的新聞官;但在資深AO的操弄下,筆者連麾下員工的檔案也沒法看到,遑論對其「升遷有一定的發言權」。

最後是財權。現時各政策局的財權牢牢掌握在AO出任的常任秘書長(「常秘」)手中。局長貴為一局之長,卻是「無財司令」。由副局長到政治助理(「政助」)便更「可憐」,他們連以官方身份出席一些國際或內地重要會議,也必須得到常秘首肯,否則沒有公帑支持,可以說,連局長說了也不算。平日工作時,常秘也不大搭理副局長和政助,因為AO視香港管治權為他們的禁臠,不想任何人(注意:是任何人,即包括中央官員)染指。AO有個異常堅定的信念:只有他們才能管好香港;因為他們深信他們是由英國人一手調教出來的「天子門生」,而英式文官制有數百年歷史,遠早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所以任何人要染指都是瞎攪。2002年設計「問責制」時,AO便耍了個小手段,把所有政策局財權都指定在他們手中,美其名是分擔局長工作,實際上是牢牢掌握該局的權力。

在現時的制度下,如出現局長和其麾下常秘不咬弦時,常秘根本可以不搭理局長,或天天像「頂心杉」一樣把局長所有提議懟回去。因為該局常秘不是由局長挑選的,而是由公務員事務局來安排的,非AO出身的局長可說是「無兵司令」。特區政府高層人事根本是資深AO說了算,除非特首本人也是AO出身,否則在現制度下根本沒法染指,遑論是司、局長。

AO們一向堅信,沒有他們,連中央官員也攪不了「港人治港」、「一國兩制」;故中央絕對要「信任」他們,讓他們「永續」對香港的管治權。這也是為何筆者曾建議由國務院港澳辦及中聯辦(「兩辦」)來副署AO升遷的原因。AO尤其是資深的、奉英國人為圭臬的一群,回歸以來是一直在掌控著香港特區政府重要公務員的升遷,令「愛國」這精神不能植根成為AO的行為規範。倘若一時間不能實行由兩辦「副署」,至少應作制度改革,該局的財權應由局長授權副局長來掌控,而該局及其麾下的各處或署的人事權則由局長直接掌控。這樣由資深AO出任的常秘才不敢像今天一樣,視非AO出身的局長、副局長及政助為外人,阻礙AO們永續「優雅」的「英式管治文化」。

總而言之,香港要抓緊最後機會,特區政府的執行力必須大力改善,要改善執行力,則必須改革重要職位的升遷、委聘和改變現時局長是「無財司令」和「無兵司令」的窘境。有評論說香港現時正處於「蘇州過後無艇搭」的關鍵時刻,而阻礙香港上這「艇」的正正是奉英式管治文化為圭臬的資深AO。

(作者為香港特區政府前新聞統籌專員)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