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表示,將在今年兩會提出建議,請中央支持本港做好國安教育工作。圖為本地學生擔當旗手。 資料圖片

增強國民教育、國安教育是香港亟待解決的問題。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透露,將在今年兩會提出建議,請中央支持本港做好相關教育工作,從教師、學生、社會等多方面着手,為香港的下一代創造認識和認同國家的環境和條件。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亦訪問參與相關教學和學習的老師和學生,這些持份者均認同有需要增強國民和國安教育,而該學生更從國民教育中尋找到了自己的夢想,他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港人亦有機會深入了解國家,並從中獲益。 

葉國謙倡設機構規劃北上交流

香港的國民教育向來被指有所欠缺,開展逾10年的通識科更因灌輸錯誤的國情觀念而一直被詬病。隨着教育局公布改革通識科,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葉國謙認為,特區政府已決心處理積弊,民建聯亦會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促進香港學生認識國情的建議,希望學生在課外課內均能接收正確的國家觀念。

葉國謙指出,2012年反國教風波前,很多本港學校都與內地合辦交流團,提倡學生認識國家,惟這個情況在2012年後完全轉變,2019年的黑暴更揭示出本港教育的長年積弊,年輕人欠缺對國家的認識、對社會的責任、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法治的尊重。

攬炒派對政府改革通識科大放厥詞,聲言是「政治干預專業」,葉國謙直言無法認同,「教師可以有不同政治理念,但絕不能在教學中挑起社會矛盾,宣揚反對國家的意識,因為教育下一代不只傳授知識,更要教授做人的道理和對社會的責任。」

對外界常聲言國民教育是「洗腦」,甚至不容許指出國家的問題,他認為這種說法必須糾正,指國家的長短處都可以討論,反而攬炒派過往只談國家的短板甚至發布不實訊息,才是沒有讓學生全面地了解國家。

為加強本港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葉國謙指民建聯會建議成立專責機構,吸納一定比例的香港教育專家和歷史學者,為香港青少年往內地考察交流制訂全盤和長遠規劃,同時提供更多資源扶持相關機構,拓闊香港年輕人的眼界。 

陳勇冀設抗戰紀念館增民族自尊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認為,了解國家是愛國的第一步,因此多次在兩會提交與國民教育相關的建議,並希望透過建設「中國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保護、修復抗戰遺址等多元手段,令香港市民對國家的了解愈來愈多。

自2013年起,陳勇多次在全國兩會上提出有關籌建永久性「中國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的建議,希望特區政府可以將本土抵禦外敵、保家衛國的抗戰歷史妥善保存,善用豐富的愛國愛港資源,記下這段值得港人永遠緬懷和驕傲的英雄事跡,令下一代認識國家和香港曾經遭受的苦難,加強他們對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及自豪感,使他們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新社聯多年來受退役軍人事務部委託,協助推動國家對在港退役軍人的撫恤工作。身為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的陳勇指,新社聯的創會前輩很多都是抗日游擊隊的後代和追隨者,在這背景下使他特別關注抗戰歷史。

惟現今青年對於抗戰歷史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無所知。陳勇表示將在兩會上提出建議,提供機會予青年接觸和了解國家歷史,希望他們能夠客觀地認識國家,包括建議保護和修復香港眾多的抗戰遺址,利用遺址和空置的校舍建立抗戰教育營,教育界和長期從事抗戰歷史、國民教育的民間團體合作編寫法定教科書,以及製作抗戰歷史的教材予學校選用等。 

黃均瑜盼推動兩地學校對接

本港學生對國情的認識一直為人詬病。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均瑜認為,雖然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行學生交流計劃,但主題側重歷史文化、城鄉建設和保育等範疇,增進學生認同國家的目的性不夠強,而「姊妹學校締結計劃」亦因為資助受限,容易變成單向交流,因此他將於今年兩會期間提出針對相關問題的建議。

長期服務於香港基礎教育界的黃均瑜坦言,本港部分教師對國家的認識本身就不夠深入。他解釋,現時本港每年都會為教師舉辦到內地觀課的交流團,但覆蓋率不高,而要求全體教師都參與交流的學校,其師生對國家的認識程度則普遍較高。故他會在今年兩會建議內地相關部門,資助並推動全國省市和自治區以學校為單位與香港的學校對接,提供觀課和交流機會,期望讓香港所有學校的教師都能赴內地考察國情,讓他們日後能向學生灌輸全面的國家觀念。

黃均瑜亦建議內地部門為香港教師提供機票和在參觀國家自然景點的門票優惠,相信能吸引更多香港教師主動赴內地考察,增進其國情認知。

學生交流方面,他指雖然兩地有「姊妹學校締結計劃」,但由於國家目前只會資助內地學校接待香港學生,暫未資助內地學生到香港交流,因此容易變成單向交流,故他會提出建議,希望國家提供相關資助。

香港國安法第十條提及,香港特區應通過學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對此,黃均瑜表示,教育局早前向全港中小學發出有關國家安全教育的學校行政和教學指引,卻未有涵蓋大專學院。他直言,大學才是2019年黑暴的「重災區」和「發源地」,希望特區政府早日將大專學校納入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的範圍。

除了提高國家認同,社會亦關注如何提高本港對憲法和基本法的教育,曾任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委員的黃均瑜坦言,過往本港在推動基本法上較注重形式,「大家在形式上會對基本法有了解,但始終沒有指向國家認同,要加強目的性。」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