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譚旻煦)記者從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獲悉,1月26日上午,經過建設者1600多天的艱苦奮戰,中(國)老(撾)昆(明)萬(象)鐵路重難點、全線控制性工程西雙版納隧道安全貫通。至此,中老鐵路玉磨段雙線隧道全部貫通,僅剩景洪至磨憨段3座單線隧道,為今年全線建成通車奠定了基礎。

西雙版納隧道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全長10.7公里,最大埋深620米,最小埋深20米,穿越瀾滄江斷裂帶及多條斷層,圍岩破碎、地下水豐富,高風險圍岩段佔98%,並集高地應力、高地熱於一體,溜塌、突涌、大變形等不良地質災害頻發,安全風險高,施工難度,為Ⅰ級高風險隧道。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滇南鐵路建設指揮部組織中交二航局、中鐵三局等單位共同承建,有力保障了隧道順利貫通。

中老鐵路西雙版納隧道貫通。(中鐵昆明局集團供圖)

「這裏的地層具有高地熱特性,隨着隧道不斷開挖,各種機械、混凝土釋放的熱量不斷湧現,高溫、高濕的情況不斷加劇,洞內作業溫度一度高達40攝氏度,受此影響施工人員體能和機械作業效率下降,被大家稱為『火焰山』」。 中交二航局玉磨鐵路項目部經理周君說。

為降低洞內溫度,施工單位除了科學設置通風與降溫設備,改善作業環境外,每天還運送20多噸冰塊進洞,定期發放防暑降溫用品,避免人員中暑,提高機械工效。

為給施工現場降溫,每天運送20多噸冰塊進洞內。(中鐵昆明局集團供圖)

為攻克隧道掘進難題,隧道採取「長隧短打」方案,增設迂迴平導,增加工作面、施工人員和機械設備等方式,實現多點開花、多頭掘進。

工人作業。(中鐵昆明局集團供圖)

施工同時,為保護環境,滇南鐵路建設指揮部組織參建各方合理優化人力、機械等資源配置,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控制施工範圍,優化取、棄土場和施工便道等臨時設施,採用道路硬化、植草植樹等防護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修築與山川同美的綠色生態廊道。

截至目前,中老鐵路國內段全線站前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鋪軌、站房、四電等其它工程正按計劃有序推進。中老鐵路全長1000多公里,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的對接項目,建成通車後,雲南省昆明市至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僅需3個多小時,至老撾萬象有望夕發朝至。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