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陽波 西安報道)「300多件大唐遺寶給你帶來『唐朝時間』,每件珍寶都是時間上美麗的條紋,每一道起伏都泛起289年的光陰微瀾,大唐盛世將陪你度過2021年的每一天……」9月30日,伴随着《麗人行》的唐風舞蹈,《2021陝博日曆·花舞大唐》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正式發行。據悉,此次《花舞大唐》日曆選用的文物,是從西安何家村出土的上千件唐代窖藏珍寶中,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300餘件精品,全景展現了大唐盛世的輝煌圖景。

《2021陝博日曆·花舞大唐》在陝西曆史博物館正式發行。(記者李陽波 攝)

反映盛世大唐社會生活的精美畫捲

據了解,近年來,陝西歷史博物館着力加強對於館藏文物的「活化」工作,將珍貴的文物、豐富的研究成果與博物館文創產業相結合,創新性的推出一批文創產品。2017年以來,陝歷博分別以 「大唐長安」 「絲綢之路」和「彩陶」為主題,編輯出版了《陝博日曆·大唐長安》、《陝博日曆·絲路輝煌》和《陝博日曆·彩陶中華》,一年一個腳印,逐漸形成《陝博日曆》的知名IP,同時也成為海內外遊客來西安旅遊最受歡迎的「伴手禮」。

陝西曆史博物館副館長龐雅妮(左二)展示《花舞大唐》日曆。(記者李陽波 攝)

「今年發行的《陝博日曆·花舞大唐》由陝西歷史博物館和陝西華夏文創聯合推出,主體為何家村大唐遺寶。」 據陝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龐雅妮介紹,1970年10月5日,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處文物窖藏因為建築施工而重見天日,1000多件造型美輪美奐、製作精美的金銀器驚呆了現場所有人,成為百年來唐代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一直吸引著學界的不斷探索和越來越多公眾的關註。以這批唐代最著名、最精美的文物所舉辦的展覽「大唐遺寶一何家村窖藏文物展」,也成爲了陝西歷史博物館最受觀眾喜愛的展覽。「此次發行的《花舞大唐》,更是將三件『移居』國家博物館的文物也 『請』了回來,實現了何家村窖藏精品文物難得的一次 『團圓』。」

《2021陝博日曆·花舞大唐》選取了300多件大唐遺寶。

據悉,在《花舞大唐》創作過程中,編撰團隊非常重視對何家村最新研究成果的引用,修正了許多固有認知,也闡述了很多全新的觀點。比如經過科學檢測,確認了何家村窖藏寶石的成分;凸紋玻璃碗可能是源自唐代罽賓國(今克什米爾一帶)而非波斯;鎏金銀羽觴、鎏金銀匜、銀盤的性質可能是禮器而非實用器等等。項目團隊將專業、權威的研究成果轉化為生動的語言,並通過西風東來、禮儀習俗、金銀滿筵、杯盤交錯、服食求仙、金石永固、玉帶環腰、金篦花鈿、國庫遺珍、錢幣薈萃、煥然成章和鈿鏤之工十二個富有邏輯的篇章,對文物進行了多角度的解讀,勾勒出唐代社會東西文化的交融、環帶珠釧的華美、仙經道術的虛誕、章紋鏤刻的巧致,寶貨珍泉的沿革等等,最終呈現出一幅反映盛世大唐社會生活的精美畫捲。

有望成黃金週「爆款」伴手禮

記者在現場看到,發行儀式剛一結束,現場展出的《花舞大唐》日曆樣品便吸引了眾多遊客。除了對入列其中的大唐遺寶文物充滿興趣之外,很多遊客也被「花舞大唐」這個充滿詩意的名稱迅速「圈粉」。「『花舞大唐』出自於初唐詩人盧照鄰《元日述懷》中『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一句,詩中呈現的欣欣向榮、生機盎然的爛漫春色,與何家村窖藏器物所反映出的生機勃勃、異彩紛呈的盛唐風貌極其契合。」日曆開發團隊告訴記者,何家村窖藏不僅孕育了大批的博物館文創產品,還孕育了「花舞大唐」這個大IP」。「花舞大唐」是對何家村窖藏遺寶的生動詮釋,也是對盛唐社會風貌的藝術解讀。經過多年的發展,「花舞大唐」IP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持續深化,「花舞大唐」產品矩陣逐漸豐富,越來越被熱愛文化、嚮往大唐的人們所熟知。

現場表演的《麗人行》唐風舞蹈瞬間將觀眾帶入「唐朝時間」。(記者李陽波 攝)

「陝西歷史博物館每次推出的文物日曆,都廣受遊客喜愛。」西安一家大型旅遊公司資深導遊楊小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她每年都會帶無數團隊赴陝歷博參觀,遊客在欣賞精美文物,了解中華浩瀚歷史的同時,亦會購買一些文創作為「伴手禮,陝博日曆無疑成為很多人的首選。「博物館珍藏的盛世珍寶雖然無法帶走,但承載其精華的《陝博日曆》卻可以帶走,小巧便攜,回去後亦可細細品讀,靜心感受。馬上就是國慶黃金週了,《花舞大唐》或許又會成為一個『爆款』。」  

業界人士表示,今年恰逢何家村窖藏發現50周年,《花舞大唐》的面世,既是陝歷博兩大文創IP——《陝博日曆》、「花舞大唐」 的首度合體,是《陝博日曆》品牌化進程中的新拓展,同時也是對 「花舞大唐」IP的又一次落地實踐。

責任編輯: 林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