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翔千堅信教育興國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資料圖片
◆唐翔千獲頒無錫2010教育年度人物。 資料圖片
◆唐翔千在他捐資改造的故鄉無錫嚴家橋小學留影。 資料圖片
◆2007年,唐翔千(右二)、唐侖千(左一)、時任基金會名譽理事長王生洪(左二)、時任基金會監事長金閩珠(右一)為基金會新會所落成典禮揭牌。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2010年,唐翔千與上海大學簽約,出資4,000萬元成立上海大學翔英學院。圖為唐翔千題字的「翔英大樓」。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1981年8月上海聯合毛紡織有限公司成立。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一個美好的心願,升騰在心田。愛國重教,培育英才,實業報國畢生志。期盼着:山河一統,祖國強盛,中華民族屹立天地間……」這是唐翔千創辦的上海唐君遠教育基金會會歌,也正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

今年是著名愛國愛港實業家唐翔千百年誕辰,在香港、上海和江蘇等地都將舉辦各類紀念活動。每當回顧這位愛國實業家不平凡的一生,後人不僅會被他強烈的愛國、愛港、愛鄉情懷所感染,更會為他尊師重教,實業報國,無私捐助教育事業的大愛之心所折服。他始終堅信:「興辦教育,培育人才,是立國之本,強國之路。教育興國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帆 上海報道

唐氏家族是紡織世家,素有熱心地方教育公益、「達則兼濟天下」的家族傳承。唐翔千更是在他的父親、愛國實業家、上海市政協原副主席唐君遠先生的言傳身教下學習、成長、成才。

新中國成立前,唐君遠在江蘇無錫開辦麗新紗廠時就重視聘用技術人才,開辦職工夜校和職工子弟學校,提高員工的文化水平。唐翔千繼承父親的愛國重教思想,畢生都在想着「能為祖國人才培養再出點力」。上世紀八十年代,唐翔千捐助香港中文大學,支持新亞書院發展,成為該校名譽博士和新亞書院校董會主席。與此同時,他還和兄弟姐妹們一起,在父親的指導下,以上海為起點,將家族愛國興教的傳統發揚光大。

萬元起步「君遠」品牌

1987年,唐君遠響應國家「振興中華,發展教育」的號召,將子女為他祝壽的賀禮一萬元(除特別註明,均為人民幣)拿出,指明用於捐資助學。唐翔千和兄弟姐妹遵父囑,即把這筆錢捐贈給他的母校、上海市大同中學,設立了獎學金。1989年,以唐翔千為代表的唐家又捐贈50萬元,將獎學金擴大到其他學校,並命名為「唐君遠獎學金」,同時設立了獎學金管理處。

「唐君遠獎學金」最初主要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及教育卓有成效的教師。1992年,在唐翔千提議下,獎學金擴展為「唐氏教育基金會」,由叔父唐宏源出任會長,聘請時任上海市委統戰部部長張承宗出任名譽會長,唐翔千任副會長。1999年,唐翔千再捐資4,000萬元,登記註冊上海唐氏教育基金會,業務主管單位是上海市委統戰部,登記管理歸屬上海市民政局。從此,基金會步入規範化、常態化運行模式。

獎學獎教擴大扶困

至1999年,獎學金的設獎學校已達23所,資助項目亦從單一的獎學、獎教拓展到捐贈教學設備,改善辦學條件,開展公益活動等。這期間,唐翔千還實施了幾個重大捐贈項目:捐資400萬元在上海科學技術大學建立聯合圖書館;捐資19.3萬美元設立中國紡織大學(現東華大學)師生留學基金;捐贈100萬港元設立西安交通大學唐照千獎學金等。

2005年,基金會正式更名為「上海唐君遠教育基金會」,唐翔千還和叔父等人把唐氏家族在上海的老宅捐獻出來作為基金會永久辦公場所,把在上海和無錫購置的房產捐贈給基金會作為固定資產,租金用作公益事業,把自己在企業的股份也拿出來作為基金會的長期投資,將利潤所得支持學校辦學。

進入新世紀,基金會又新增設獎學校20所,慈善項目不斷拓展。首先,慈善公益範圍拓展為獎優與幫困並舉。2002年,基金會在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設立「君遠班」,幫助家境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至今,上海地區已經有8所學校設「君遠班」。

其次,獎勵的地區範圍有所擴大。2006年,唐翔千在無錫設立基金會聯絡處,把對無錫的資助獎勵重點放在職業教育上。

再次,根據時勢變化的特殊需要開展慈善助學活動。如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後,捐款300萬元人民幣支援災區學校重建。與此同時,為了支持上海對口幫扶地區少數民族教育,基金會還推出上海地區學校新疆班、西藏班學生獎勵項目。另外,還實施了對上海農村學校班主任和學科教師的獎勵計劃等。

36年累計捐資超4億

從1987年唐君遠先生的一萬元開始,至今36年來,在唐翔千的引領下,唐氏家族通過基金會累計捐資超過4億元人民幣,創立140餘項慈善公益項目,受益師生和優秀人才超過8.5萬名。基金會的幫扶領域,從普通教育到職業教育,再延伸到高等教育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從獎勵優秀教師到引進國內外拔尖人才;從註冊地上海到唐氏家鄉無錫等長三角地區,再到首都和西部地區,是名副其實的「積小流以成江海,積跬步以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