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做好國際橋樑 力吸人才匯聚
高等教育是香港的「金字招牌」。因應當前香港正致力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網媒「灼見名家」昨日舉行2024十大校長論壇,邀請香港及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校區的10位大學校長分享當中的機遇及挑戰。各校長提到,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國際化氛圍環境、尖端人才和科研成就,以及國家和特區政府持續大力支持等得天獨厚的獨特優勢,應把握機遇及運用好優勢,助力香港成為全球卓越的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健文、姬文風
發佈時間
教育樞紐宜多元 院校合作「做大個餅」
為國家和香港留才育才
發佈時間
5校列全球百大 國際化成績標青
須力吸海外科研者來港保優勢
發佈時間
冀深化教育改革 強化與內地高教界合作
科大(廣州)校長倪明選認為,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加劇、生育水平走低及青壯年勞動力流失等問題,而高昂的生活成本、對非本地學生的兼職限制等,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球學子的選擇,建議香港應該深化教育改革,強化與內地高等教育界和產業界的合作,為年輕人創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發佈時間
教育局:力挺院校擴容提質吸留學生
蔡若蓮表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未來十年是香港高等教育發展的黃金機會。而最新公布的世界大學排名顯示,香港有5所大學名列世界百強,是全球頂級大學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發佈時間
浸大良師善用「元宇宙」 聯繫全球學生跨科學習
為表揚本港8所資助大學學者的優秀教學成就,及對提升教學質量所做的學術貢獻,教資會昨日舉行2024年傑出教學獎頒獎禮,向3組來自多所大學的得獎者作表揚。其中獲得一般教學人員獎項的香港浸會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講師李原曦,在教學上敢於「Try and Error」,將教育設計與尖端科技相結合,她早在10年前已開始應用虛擬學習平台,聯繫包括香港以至世界不同地區的學生,進行跨學科跨文化的互動學習,並採用「5D」教學法,讓學生能發現社會需要,發展解決方法,並藉辯論檢討不足得出可行方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 
發佈時間
文明
中華
AI
公民科
創科
國安
一帶
一路
教材
金牌孖女入讀教大 冀為國家韻律泳發聲
香港正致力打造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高水平的高等院校成功吸納不同類別傑出人才,其中包括巴黎奧運花樣游泳(韻律泳)兩金得主孖生姐妹王柳懿和王芊懿。今學年起入讀香港教育大學博士班的二人,昨日特別到校領取學生證正式加入教大大家庭,又參加交流會,與現場約200名教大師生和小學生分享備戰趣事、奧運摘金後的心路歷程、選擇香港的理由、來港規劃等,先後談到了香港早茶的蝦餃燒賣如何令姐姐柳懿傾心,及妹妹芊懿需要增肥的「困擾」。對在港學習,二人尤其希望香港國際化的學術氛圍能讓自己擴展視野,未來走出國際從事國際裁判,或在國際運動組織裏為中國花樣游泳發聲。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
發佈時間
教大運動員:獲啟發將經驗傳承下一代
朱翹認為,今次交流活動可為本地青年運動員帶來更廣闊視野,「儘管籃球不是香港的明星項目,現在我亦未必有踏上國際舞台的機會。但她們啟發了我,將經驗和希望傳承給下一代。未來在教育學生時,我可以參考他們的精神、作息和訓練方法,讓我的學生發揮更出色,踏上國際舞台為國家和香港爭光。」
發佈時間
教育局:逾7300人次參與小學科學科教師培訓
特區政府教育局昨日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介紹開設小學科學科及人文科的進展。兩科均是建基於現有的小學常識科,科學科的課程框架進一步系統劃分為生命與環境,物質、能量和變化,地球與太空,科學、科技、工程與社會4個範疇共15個主題,以普及化、趣味化、多元化方式推動科學教育,回應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及「科教興國」的人才培育需要。
發佈時間
政府擬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吸人才
提供獎學金增吸引力
發佈時間
【聯招選科覓前路】八大紛推創科和大數據新課程 因應港國際創科中心穩步建設 為「科教興國」提供充足人才支撐
根據最新的聯招課程資訊,包括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這些大學明年的新課程大多圍繞在數據科學、人工智能、計算機和工程等領域。其中科大將原有的工學課程進行細分,分成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工業工程及決策分析、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等多個領域;理大推出了7個新的組合課程,學生在首年可以探索不同學院提供的課程,隨後再決定主修科目,提升學習自主性和彈性。
發佈時間
教評會倡中小學每班減2人
教評會指出,適齡學童持續減少令香港教育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故教育局需要制訂更彈性調整政策,包括統籌各區學童數據,按區情有計劃地推行小班教學,在開班及停辦門檻上進行適度調整。
發佈時間
5港校列THE大學榜全球百強
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今天(10月9日)發布2025年度世界大學排名結果,在香港致力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道路上,本港大學繼續創出佳績,共有5所大學位列全球百大,其中以香港大學排名第三十五位最高,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亦各創下自參與THE排名以來最高名次,浸大更較去年攀升50名。THE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香港的大學於聲譽、國際學生人數、研究生產力及論文引用影響力等多項指標中表現優異,在最少有6所大學上榜的國家/地區中,均明顯優於世界其他地方。 ●香港文匯報記者 金文博
發佈時間
950港校與內地校組3096對姊妹校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自2004年起開展姊妹學校計劃,為香港與內地學校提供專業交流及合作平台,增進兩地師生的了解。據教育局最新文件顯示,截至今年9月,共有950所本地公帑資助學校與內地學校結為3,096對姊妹學校。有中學校長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指,該校至今共與14所內地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包括來自內蒙古及新疆的學校。他形容,姊妹學校交流不但有助本港學生認識不同內地城市的文化特色,加深他們對國情的了解,亦有助內地學生了解香港教育的優勢所在,有利本港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
發佈時間
港大成立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
開8本科生課程 下學年收生
發佈時間
教大info day快訊!13個五年制教育學士學位課程為雙學位課程
香港教育大學昨日公布於2025學年起優化全部13個五年制教育學士學位課程為雙學位課程,部分畢業生會同時掌握教授中小課程的技能。
發佈時間
港大info day快訊!新學院均推出STEAM新課程
香港大學本科入學資訊日2024將於10月26日(星期六)在港大校園舉行。
發佈時間
理大info day快訊!大學將推出七大組合課程
理大期望在2027/28學年,該校所有本科生能獲最少一次參與非本地學習的機會。
發佈時間
內地7校膺百強 「第二梯隊」進步顯著
最新的THE世界大學排名中,內地共有13所大學進入前200名,當中7所打進百強。除了清華及北大外,尚包括復旦排第三十六位,浙大列第四十七位,上海交大排第五十二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及南京大學分別排第五十三位及第六十五位,普遍比去年上升。若以較長年期計算,此5所大學在2016年仍只排全球200名以外,但其後持續急升。
發佈時間
【提前準備】建議學中醫港生 趁暑假多讀古文
生活習慣適應料沒問題
發佈時間
【支援充足】內地提供豐富獎學金 就業前途廣
職業教育也是好選擇
發佈時間
明年DSE考試費加4%
考評局表示,考評局是財政獨立的法定機構,收入主要來自考試費及其他評核服務,在釐訂考試費時已審慎考慮不同因素,包括考評局的整體財政狀況、公開試的營運成本、預計考生人數,以及考生和家長的負擔能力。特區政府早前決定,明年不再為學校考生代繳文憑試考試費,考評局提醒有經濟需要的考生,可向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申請減免考試費。
發佈時間
佛山港澳子弟校聯合培養DSE生全獲派八大
香港文匯報記者從佛山ASJ獲悉,該校首批聯合培養而獲香港八大錄取的DSE生中,近三成學生修讀商科、新聞傳播、科技電子、工學/工程學以及心理學、教育學等熱門專業,將入讀港大會計與金融,潘同學是其中之一。她告訴記者,自己是高一第二學期才由內地高中課程轉入DSE課程,「前期在適應英文難度及繁體字差異中,花了兩三個月時間去追補。」
發佈時間
三SEN生如願入讀心儀課程
由於腦麻痹影響了肌肉控制能力和身體活動功能,靖家需要額外時間進行書寫、操作學習工具等。透過考評局批准作特別考試安排,他克服障礙順利完成文憑試,取得了最佳五科25分,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科更奪得5**。
發佈時間
港大醫學院聯招生佔52.5%
港大醫學院前院長梁卓偉於2013年承諾最少75%醫科學額會經聯招錄取,但長期無法達標。港大收生及國際生交流事務總監嚴志堅昨日解釋,港大是政府資助院校,應該錄取最多、最好的本地學生,正因花了納稅人的金錢,故港大一直堅持擇優錄取的標準,早年的收生承諾已未能切合實際情況,故相信醫學院日後不會再以同一標準衡量。
發佈時間
港大錄取24名體育精英 8人屬星中之星 田徑好手白凱文讀醫盼研運動醫學
港大今年經由精英運動員推薦計劃錄取了15人,透過頂尖運動員入學計劃獲錄取的運動健將則有8人,包括剛代表香港出戰巴黎奧運女子100米及200米背泳的張心悅,田徑運動員白凱文及吳君浩,劍擊精英楊子加、方凱申、黃子桓,精於滑浪風帆的何允輝,及武術健兒賀曦彤。除了白凱文習醫外,有3人讀工商管理、2人讀社會科學,理學士及文學士課程則各有1人。
發佈時間
聯招「搶狀元」 中大略勝港大
87%學生獲Band A首三志願取錄
發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