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岑健樂)受惠美國減息、中央政府頻頻出招支持經濟與資本市場發展,帶動下半年港股氣氛,新股市場「復活」,多隻新股錄逾千倍超購。有機構推算,2024年全年香港IPO集資額達876億元,按年升89%,躋身全球第四,年升兩位。展望2025年,料美聯儲將續減息,市場氣氛持續回暖,加上新經濟企業(包括生物科技及其他特專科技公司)的上市風潮帶動下,IPO市場看俏,料全年集資額約1,500億元,按年大增逾70%,IPO集資額排名有望重登全球三甲。
參考本港三大會計師行預算,都對本港明年新股市道相當樂觀。其中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早前發布香港IPO市場2024年回顧與2025年展望。該行預計,2024年全年香港會有69隻新股上市;集資額為876億元,按年上升89%,集資額全球排名第四位。該行預計明年香港有80隻新股上市,按年上升16%;至於集資額則有望升至1,300億至1,500億元,按年上升48%至71%,集資額可望重上全球首三位。
「先A後H」上市計劃添動力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預計,2025年香港IPO將有80隻新股、集資額合共1,300億至1,500億元的預測當中,包括了至少有5隻集資規模逾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的大型新股,當中不少於3隻是來自已在A股上市的公司。他指出,若持續有內地企業推動「先A後H」的上市計劃,將為2025年香港IPO市場增添更多動力。
安永早前發布的《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報告指出,2024年香港集資額預計107億美元(約834億港元),集資額全球排名第四。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蔡偉榮預期,香港明年 IPO集資額有望增至1,200億元,重返全球三甲位置。他解釋,內地大型企業、行業龍頭企業以及 18C(特專科技公司)企業的上市將持續活躍,進一步推動香港IPO增長。

集資百億重磅新股將續出現
蔡偉榮認為,隨着港股 IPO審批流程的縮短及百億港元市值A股公司享受快速審批的新政策,「A+H」股的隊伍預計將進一步擴大。同時,內地企業從A股轉向香港上市的步伐也在持續。因此,他預期2025年香港會有大概5隻集資規模達到50億元的新股登陸香港,有1隻至2隻集資額達到約100億元的重磅新股來港上市,令明年香港IPO集資額有望增至1,200億元,集資額全球排名重返三甲。

料有中東企業來港第二上市
畢馬威早前發布的《中國內地與香港IPO市場2024年回顧及2025年展望》則估計,2024年全年香港集資額料約829億元,按年上升78%,集資額全球排名第四位。
展望2025年,畢馬威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組主管合夥人劉大昌指出,中國證監會4月推出多項支持香港資本市場的措施,而更多中東證券交易所獲納入認可證券交易所列表,預計2025年將吸引個別中東企業來港作第二上市,都有助香港IPO業務更上一層樓。他預期2025年全年香港IPO數目將增加至80宗,集資額將升至1,000億至1,200億元,集資額有望繼續排名全球首五位。
特專科企加入壯實力 港股更多元化
為推動香港資本市場與內地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港交所2023年3月31日起在《主板上市規則》新增了一個章節(「第十八C章」),為特專科技公司提供新的上市途徑,有關新股的上市也是今年新股市場的亮點,使港股市場變得更多元化。

新規則歡迎從事五大特專科技行業之一的公司提交上市申請,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及軟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以及新食品及農業技術。經過一輪審批流程後,2024年迎來了三家根據第十八C章上市的特專科技公司,包括於6月13日上市的晶泰控股(2228)、8月8日上市的黑芝麻智能(2533)以及12月23日上市的越疆科技(2432)。

畢馬威中國新經濟市場及生命科學主管合夥人朱雅儀表示,今年香港迎來了根據第十八C章上市的特專科技公司,這些公司主要從事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使香港股票市場更多元化,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創新樞紐的地位。
內地行業龍頭來港料更活躍
展望後市,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蔡偉榮表示,在中央政府宣布經濟刺激措施、出台支持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的政策以及美聯儲降息周期啟動的影響下,內地大型企業、行業龍頭企業以及根據第十八C章企業的上市活動預料將日趨活躍,進一步推動香港IPO業務增長。
畢馬威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組主管合夥人劉大昌表示,由於中央政府鼓勵內地龍頭企業來香港掛牌,因此他相信2025年將會有更多資訊科技、生命科學等企業,以及特專科技公司申請在港上市。
國策支持 A股公司紛來港上市
2024年新股表現回暖,當中有賴國策的支持。中國證監會2024年4月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包括進一步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措施發布後獲多間內地企業響應,包括寧德時代(300750.SZ)、海天味業(603288.SS)、恒瑞醫藥(600276.SS)在內的多家行業龍頭上市公司於2024年12月均發表公告,宣布籌劃赴香港上市計劃。
據了解,2024年12月至今,已有海天味業、恒瑞醫藥、安井食品(603345.SS)、均勝電子(600699.SS)、三花智控(002050.SZ)和邁威生物(688062.SS)這6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計劃。
藉港推進國際化 提升競爭力
大部分公司都指出,前往香港上市旨在推進公司的國際化戰略,以及提升公司的綜合競爭力。
事實上,內地對推動香港IPO業務與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發展相當積極。路透社早前引述消息人士表示,內地與香港的監管機構已要求一些全球最大的投資銀行,幫助加快中國內地企業在港上市,以加強海外融資和重振內地經濟表現。中證監於2024年12月14日表示,2025年會堅持以開放促改革,穩步推進與境外市場互聯互通,更好支持企業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虛資現貨ETF港上市 開亞洲先河
2024年可謂是香港資本市場多姿多彩一年,年內香港迎來了多隻新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上市,受產品組合持續擴充帶動,香港ETF市場於2024年發展良好。港交所日前發表2024年回顧指,年內交易所買賣產品(ETP,包括ETF和槓桿及反向產品)市場日益壯大,截至11月底,日均成交金額達187億元,按年增長約34%。此外,年內香港進一步豐富了ETP市場產品多樣性及提升市場流動性,並帶動了36隻新ETF上市。港交所並計劃於2025年透過網上平台數碼化及自動化ETF的實物申購及贖回機制,以提升整體ETP市場效率,推動其二級市場活動持續增長。

將加強數碼化 增ETP市場效率
在2024年一眾新ETF當中,較受市場關注的,是港交所於4月30日迎來亞洲首批虛擬資產現貨ETF上市,包括博時比特幣(3008)、博時以太幣(3009)、華夏比特幣(3042)、華夏以太幣(3046)、嘉實比特幣(3439)以及嘉實以太幣(3179)。港交所表示,相關ETF的推出,增加香港市場的產品種類及為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選擇,鞏固香港作為亞洲領先ETF市場的地位。
港交所表示目前共有10隻虛擬資產ETP(包括ETF和槓桿及反向產品)在港上市,總市值於11月底達到55億元。另一方面,香港ETP市場於今年11月份踏入25周年。港交所表示,經過多年發展,該市場已成為亞洲ETF樞紐,涵蓋195隻產品,市值於11月底達到4,630億元。
兩港股ETF沙特上市 添新財源
此外,香港ETF市場的產品領域持續國際化,其中沙特阿拉伯成為亮點。繼亞太區首隻、全球最大的沙特阿拉伯ETF於2023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後,兩隻追蹤港股的ETF於2024年10月在沙特上市,並迅速躋身該市場成交三大ETF之列,反映當地對香港市場的投資需求熱切,或可成為香港ETF市場額外資金來源。

相關閱讀:
【2024熱詞之創科發展】「河套協作」矚目 港深創科合作邁上新台階
【2024熱詞之把握機遇】中央賦予港新定位 各界搶抓機遇展行動決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