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畢文泰

近日,高院審理香港第二宗《反恐條例》案件,8名被告涉2020年初製造或策劃爆炸事件,經陪審團裁決,部分被告罪脱,另有3人就交替控罪成立。經陪審團作出的裁決不可上訴,警方回應裁決指,將當中所涉的法律議題與律政司商討。國家安全處警司張伯傑表示,未來將積極引用香港國安法及「23條」(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作執法及檢控。此案彰顯香港司法公正獨立,同時亦警示全港市民,恐怖主義行徑對社會安寧及市民生命安全的危害極大,香港絕不容許此等僥倖脫罪者重蹈覆轍。

道私者亂,道法者治。恐怖主義乃社會之大敵,傾向於私慾的暴行,必將引致混亂;惟依法嚴懲,方能確保大治。回顧此案,被告涉嫌串謀犯對訂明標的之爆炸,乃至製造含鐵釘等大殺傷力土製炸彈,若非警方國安處及時介入,果斷執法,後果不堪設想。想像一下,這些爆炸裝置若在公共場所引爆,將導致諸多無辜市民傷亡慘重,破壞香港的繁榮穩定,動搖「一國兩制」的根基。警方強調,涉案人士的技術規模短時間內演進迅速,顯示其蓄意危害國家安全與公眾利益。此等行徑,已非簡單犯罪,而是對法治的公然挑戰,對市民安全的嚴重威脅。

今次部分被告獲釋,純屬僥倖,絕非其行為無辜。陪審團的裁決基於證據及法律原則,體現香港司法體系的嚴謹與公正,但這不等於對被告施加同情。事實上,表面證供成立階段已顯示舉證充足,所有證供均在合法框架下獲取。那些被裁定罪名不成立者,應視為法治給予的機會,而非縱容其繼續危害社會。香港作為法治之都,任何人觸犯法律,必將承擔後果。警方表示,將與律政司商討法律議題,並於未來積極引用香港國安法及「23條」作執法檢控,此舉大勢所趨、法之所向,旨在從根源堵塞漏洞,防範恐怖主義死灰復燃。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香港經歷過去風浪,在中央支持下,已重回正軌,經濟復甦、民生改善。惟面對恐怖主義的潛在威脅,愛國愛港人士須更積極有為,善於團結各方力量,善於履職盡責,共同維護國家安全。市民切勿對被告抱持同情之心,此等行為若得逞,將直接危害每一位以香港為家的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釋放者若不思悔改,重蹈覆轍,必將面臨更嚴厲的司法制裁。

踔厲奮發,踵事增華。相信在國安法的護航下,在警方與司法機關的堅守下,香港定能撥開雲霧,迎來更穩定的明日。恐怖主義無立足之地,香港市民的安居樂業,方是最大保障。

(作者為香港湖北社團總會副會長及法律顧問)

2025年9月8日

責任編輯: 梁存希